西部联对中央海岸-西部联VS中央水手
求希波战争的资料?
到大流士统治时期(前522—前486年),波斯已成为世界古代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波斯军队的主要成分是骑兵和弓箭手,有若干个拥有1万人的师团。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帝国侵占小亚细亚西部沿岸希腊人建立的各城邦。公元前513年,国王大流士一世进一步控制了黑海海峡和色雷斯一带,直接威胁到希腊半岛诸城邦的安全与利益。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米利都爆发反波斯起义,雅典等城邦相助。波斯帝国派重兵于公元前494年将起义镇压下去,米利都城被毁,同米利都一道举兵起义的一些希腊城邦也遭残酷洗劫。波斯帝国早有西侵野心,于是借口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曾援助米利都,于公元前492年夏,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大流士一世派马多牛斯率陆、海大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沿色雷斯海岸向希腊推进,但其舰船在阿托斯海角遭飓风大部覆灭,陆上也受到色雷斯人的袭击,被迫撤退。公元前496年春,大流士一世派达提斯和阿塔非尼斯率军约5万(包括近400艘战船)第二次远征希腊。首先攻占并破坏了埃雷特里亚城,继而南进,在距雅典东北约40公里的马拉松平原登陆。面对强敌,雅典政府一面紧急动员全体雅典公民赴马拉松应战;一面派遣长跑健将腓力庇得星夜奔往斯巴达求援。
他在两天内跑了150公里,于9月9日到达斯巴。斯巴达人虽然同意出兵,但声称只有等待月亮圆了才能出兵援助。这样,反波斯入侵的任务就完全落在雅典身上。9月12日晨,马拉松会战开始。希腊步兵占据有利地形。主力分置于两翼,趁波斯军大部分骑兵尚未赶到会战地点,佯作正面进攻。波斯军依仗兵力优势,取中央突破战术。希腊中军且战且退,波斯军步步进逼。希腊军突然发起两翼攻击,其长枪密集方阵攻势凌厉,波斯军抵抗不住,仓皇后撤。希腊军乘胜追击,波斯军溃败,退至海上回国。此役,希腊军歼敌6400人,缴获一批舰船,自身损失不足200人。马拉松会战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之一。雅典人获胜后,又立即派腓力庇得从马拉松奔回雅典去报喜。他一下子跑了42公里又195米,到达雅典城时,已经精疲力竭,只喊了声“高兴吧,我们胜利了!”就倒地而死了。后世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和腓力庇得,就举行同样距离的长跑竞赛,并定名为马拉松长跑。
此后10年间,双方紧张备战。波斯征集大量兵员物资,建造大批舰船,架设浮桥,开凿运河。希腊方面,雅典政府建造100多艘三层桨战船,扩建各项防御工事,并加强海军训练,30多个城邦结成军事同盟,推举拥有强大陆军的斯巴达为盟主,随时准备抗击波斯入侵。
公元前480年春,大流士一世的继承者薛西斯一世出动约25万人、1000艘战船大举远征希腊。波斯军分水陆两路,沿色雷斯西进,占领北希腊,迫使一些城邦投降,攻克希腊中部温泉关之后,继而问中希腊进军。陆军进占雅典城,大肆破坏劫掠;其海军绕过阿提卡半岛南端的苏尼翁角,进入狭窄的萨拉米斯海峡。9月下旬,萨拉米斯海战开始,波斯舰队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呈围攻态势。希腊舰队隐藏在艾加莱奥斯山后,编成两线战斗队形,勇敢地发起攻击。希腊战船船体小,运动自如,能够灵活地袭击敌舰。船体硕大的波斯战船调度失灵,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甚至自相碰撞而沉没。波斯海军遭受重大损失,新征希腊的薛西斯一世深恐后路被切断,仓皇败逃回国。其陆军退至北希腊。公元前479年8月中甸,希波双方陆军在布拉底附近举行决定性会战。斯巴达统帅包桑尼率领希腊联军约10万人,重创占有明显优势的波斯陆军,波斯人的第三次远征以失败告终。波斯远征希腊失败,加之帝国内部矛盾重重,被迫退居守势。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则逐渐转入进攻,并乘机扩张海上势力,建立雅典在爱琴海域的霸权。公元前478年,雅典舰队占领赫勒斯滂海峡北岸的重镇塞斯托斯,从而控制了通向黑海的要道。同年(一说前477年),雅典联合一批希腊城邦组成海上同盟,夺取色雷斯沿岸地区、爱琴海上许多岛屿和战略要地拜占庭。公元前449年,希腊海军在塞浦路斯岛东岸的萨拉米斯城附近重创波斯军,至此双方同意媾和。雅典派全权代表卡里阿斯赴波斯首都苏萨谈判并签订了《卡里阿斯和约》。和约规定:波斯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出口)的控制,承认小亚细亚西岸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地位。希波战争至此结束。希波战争是亚洲与欧洲之间的一场规模大、时间长的战争。结果使希腊获得了自由、独立与和平,雅典一跃上升为爱琴海地区的霸主,控制了通往黑海的要道,夺取了爱琴海沿岸包括拜占庭在内的大量战略要地。希腊在爱琴海上称霸,对沿岸国家进行掠夺,获得了巨大利益。“人们似乎都一致被唤醒了”,他们纷纷效仿希腊雅典,大造舰艇和商业船,积极发展海上力量,争夺海上霸权,向海岸国家倾销商品、开辟市场、攫取经济利益。英国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说:“随着这一战,我们也就站在了西方世界的门坎上面,在这个世界之内,希腊人的智慧为后来的诸国,奠定了立国的基础。
在历史上,再没有比这两个会战更伟大的,它们好像是两根擎天柱,负起支持整个西方历史的责任。”军事学术在希波战争中得到了很大发展。希腊在战略上正确确定战争每个阶段的决定性地段和主要突击方向,根据战局和力量对比决定战争方法,以及在战争中首创方阵这一著名战斗队形,对西欧军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马拉松大战
马拉松战役是波斯军和希腊联军于公元前490年9月21日在希腊东部马拉松平原进行的一场激战。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一个竞赛项目——马拉松赛跑,就是源于这个战役的。
公元前5世纪,希腊面临它的第一个外国敌人,即当时最大的军事强国波斯帝国。波斯人居住在亚洲西部伊朗高原南部。从公元前546年开始,波斯人向外扩张和侵吞,先后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以西、黑海南部的小亚细亚半岛、巴比伦和埃及,到公元前525年,波斯就成为一个包括整个中近东地区的奴隶制大帝国了。公元前522年,大流士继承波斯王位,他在平定了北部和印度河沿岸边境以后,便专心致力于西方。彼斯帝国西部的自然边界是爱琴海,但在爱琴海两边海岸居住的都是希腊人。要想巩固庞大的波斯帝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少数民族边疆,这就需要征服希腊。希腊半岛上,早在公元前8到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个国家(古希腊特有的国家形式叫城邦,即古代城市国家)。波斯帝国的不断向外扩张,开始威胁希腊各城邦国家。希腊两个最大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坚决反抗波斯侵略。在波斯侵犯亚洲西部的希腊人国家米利都时,雅典还派出战舰,帮助米利都抗击波斯侵略,多次使波斯军队损失惨重。大流士对此十分恼怒,发誓要向雅典人报仇。为了不忘灭亡雅典的决心,他命令宫廷里的仆役和卫兵们饭前必须三呼“皇帝,记住雅典人”这句口号。在终于征服了米利都之后,大流士决定征服雅典和其他希腊城邦。
公元492年,大流士命令大军远征希腊。不料波斯舰队在途中突然遭到了飓风的袭击,300艘战舰沉入大海,两万多士兵葬身鱼腹。波斯的首次远征宣告失败。
大流士并不因此而罢休,立即命令制造新的大型战舰,准备再次出征希腊。第二年春天,大流士先派使者到希腊各城邦要求向波斯皇帝献上“土和水”,实际上就要他们无条件献出国土。有些城邦害怕波斯帝国,立即献上了“土和水”,表示屈眼。但是雅典和斯巴达却坚决反抗。雅典人把波斯的使者从高山上抛入深渊;斯巴达人则把使者押到井边,指着水井说:“这里面有土又有水,你要多少就拿吧!”说罢就将他扔到井里。消息传到波斯,大流士气得暴跳如雷,便派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将达提斯统帅大军,第二次远征希腊。 公元前490年,波斯的强大舰队横渡爱琴海,在雅典城东北60千米的马拉松平原登陆。 在这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雅典统帅卡里玛巧斯派“长跑能手”斐利皮梯斯去向斯巴达求援。斐利皮梯斯以每天跑75千米的惊人速度,在两天内赶到斯巴达。不料自私的斯巴达统治者并不想出兵支援雅典,以自古以来的风俗为借口说;“现在不行,只有等月亮圆了,我们才能出兵相助。”雅典人听到斐利皮梯斯带回的消息,知道等待外援已经没有希望了,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卫国家了。全体雅典人民都被动员起来,甚至把奴隶也编入了军队。他们在米太亚提斯指挥下,前往马拉松平原和波斯军队决战。 米太亚提斯通晓波斯军的战法,针对波斯军善于平地作战和惯用中央突破的特点,他命令部队占据马拉松山坡上的有利阵地,在山上扎营,扼守通往雅典的去路。这是一个三面环山的河谷,向下是一个大斜坡,可以一眼望到驻扎在平原上的波斯军的大营。米太亚提斯采取了正面佯攻、两翼夹击的战术,把实力雄厚的雅典军重步兵分为两队配置在两翼,中央兵力较薄弱。作战时,以较弱的中央阵线兵力首先出击,引诱波斯军进行反击,然后且战且退,当诱敌深入后,两翼重兵进行夹攻,一举击溃敌人。激战即将开始了。雅典军队只有1万人,而波斯军队达10万人。面对强弱悬殊的状况,米太亚提斯对战士们说:“雅典是被套上奴隶的枷锁,还是永保自由,关键就在你们身上!”这震撼人心的话语,鼓舞了士兵们的战斗勇气。9月12日清晨,战斗开始了。米太亚提斯命令全军飞奔下坡,直冲敌营。不出他所料,强大的波斯军很快突破了雅典军的中央阵线。雅典军且战且退,波斯军步步逼进。正在这时,突然杀声震天,两侧的雅典精锐部队发起了冲锋,夹攻波斯军。波斯军由于追击雅典军战线拉得很长,现在却三面受敌,首尾不能相顾,终于抵挡不住来势凶猛的雅典军的夹击,开始全线溃退,纷纷退到海边跳上舰船逃跑了。马拉松战役以雅典军大胜而告结束。波斯军在此战中遗尸6400具,而希腊军只阵亡192人。为了及早把胜利的消息告诉雅典人民,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斐利皮梯斯又以最快的速度,从马拉松平原跑到雅典中央广场,对着急切盼望前线消息的人群激动地喊了一声:“大家欢乐吧,我们胜利了!”之后,就倒在地上牺牲了。为了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和快跑英雄斐利皮梯斯,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创立了一项新的竞赛——马拉松赛跑。运动员从马拉松起跑,沿着当年斐利皮梯斯经过的路线,到达雅典,全程为42千米零200米。后来,对这段距离又作了仔细测量,确定为42千米零195米。这便是“马拉松赛跑”的由来。
马拉松战役是一个著名的战役。这次胜利提高了整个希腊人的斗志和士气,使以前臣服于大流士的一些希腊城邦受到鼓舞,他们借此机会起来反抗,宣布独立。巴比伦、埃及以及其他地区同时爆发了起义。这次战役的影响,正如英国著名军事家富勒将军所说的那样,“是欧洲出生时的啼哭声”。
(二)血战温泉关
这是矗立在希腊德摩比勤隘口(俗称温泉关),纪念公元前480年温泉关战役的一尊
狮子状纪念碑上镌刻的铭文。温泉关之战是马拉松战役之后第10年,波斯和希腊的又一次交锋。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为实现父亲的遗愿,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为此,他精心准备了4年,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军力。参加远征的士兵来自臣服波斯的46个国家,100多个民族。有穿着五光十色的长褂和鳞状护身 甲、携带短剑长矛的波斯人、米底亚人;有头戴铜盔、手持亚麻盾牌和木棍的亚述人;有用 弓箭和斧头作为主要武器的帕提亚人和花刺子模人;有穿长袍的印度人;有穿紧腰斗篷,右
肩挂着长弓的阿拉伯人;有穿豹皮或狮子皮、用红白颜色身的埃塞俄比亚人,他们的武器是 棕榈树制的弓、燧石做的箭头和镶羚羊狐狸皮;身穿鲜艳的红斗篷,手拿标枪和盾的色雷斯人;还有帽盔上装饰牛耳、手执皮盾和短矛的高加索各族士兵。波斯军队的人员这样庞杂, 武器装备又是这样五花八门,使得这支大军很像一次各族军队和军备的大展览。
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全军齐集小亚撒尔迪斯,号称500万,实则30—50万人 左右,分海、陆两路,向希腊进发。波斯大军走到赫勒斯邦海(现在叫达达尼尔海峡),薛西斯下令架桥。大桥很快架设起来,是两座索桥,埃及人和腓及尼人各造一座。桥刚修
好,忽然狂风大作,把桥吹断。薛西斯大为恼怒,不但杀掉了造桥的工匠,还命令把铁索扔 进海里,说是要把大海锁住。还命人用鞭子痛击海水300下,惩戒大海阻止他前进的罪 过。他的自命不凡和目空一切,由此可见一斑.当然,桥最后还是造好了。不过由索桥变成了浮桥。工匠们把360艘战船整齐排列, 用粗大的绳索相连。船上用木板铺出两条路,一条走人,一条走骡马。浮桥的两边又装上栏 杆,以免人马坠入海中。也许你不信,这支波斯大军用了整整7天7夜才全部渡过海峡。有个亲眼看到了这一切
的当地人,惊恐地说:“宙斯啊,为什么你变为一个波斯人的样子,并把名字改成薛西斯, 率领着全人类来灭亡希腊呢?”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一向喜欢内部争斗的希腊各城邦组织了从未有过的联合行动。30多个城邦组成了反波斯同盟,同盟军总统帅由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担任。
渡过赫勒斯邦海峡后,波斯大军迅速席卷了北希腊,七八月间来到了德摩比勒隘口。该隘口是中希腊的“门户”,依山傍海,关前有两个硫磺温泉,所以又叫“温泉关”。关口极狭窄,仅能通过一辆战车,是从希腊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这时希腊人正在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在希腊,奥林匹克高于一切,运动会期间是禁止打仗的。因此,希腊人在关上布置的兵力只有几千人。当波斯人临近的时候,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仅带了300人来增援。
波斯大军在温泉关不远的平原扎下大营以后,薛西斯首先展开了心理攻势。他派人捎信
给希腊守军,说波斯兵多得数不清,光是射击的箭矢就能把太阳遮住。勇敢的斯巴达人那能被吓着,他们嘲笑说:“那太好了,我们可以在荫凉里杀个痛快”。
过了两天,薛西斯又派人去打探希腊人的动静,回报说希腊人把武器堆在一边,有的梳头、有的做操,丝毫没有打仗的样子。薛西斯大为奇怪,问询知情者后方知,战前梳头是斯巴达人的习惯,意味着将要玩命血战。薛西斯又耐心地等了四天,见守关的希腊人没有丝毫投降的样子,便下了命令,用武力活捉这些不知好歹的希人。
根据温泉关地势险要、山道狭窄,部队不能展开行动,骑兵和车派不上用场的特点,薛西斯采取了派重装步兵轮番冲击的强攻战法,企图利用人数的优势打垮斯巴达人。而斯巴达人却利用温泉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优势,居高临下,用锋利的长矛凶狠地刺向手持波斯刀的敌人。波斯人倒下了一批又一批,攻打了一天又一天,却没能前进一步。薛西
斯无奈,只好拿出最精锐的一万名御林军投入战斗,但除了抛下大片尸体外,还是攻不上去。见此情景,薛西斯急得三次从他督战的宝座上站起来,皱着眉头,抖动着胡子,狂躁地吼叫不已。正当薛西斯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名叫埃彼阿提斯的当地农民来报告说,有条小路可以通到关口的背后。薛西斯一听,大喜过望,立即命令这个希腊叛徒带领御林军沿着荆棘从生
的小道直插后山。他们穿峡谷,渡溪流,攀山崖。黎明的时候,越过一片橡树林,接近了山顶。本来,列奥尼达在小路旁的山岭上早已布置下1000余名来自佛西斯城邦的守兵。因数日无战事,他们便放松了警惕,直到寂静的黑暗中传来嘈杂的脚步声时,他们才慌忙披挂上阵。波斯人已到跟前,羽箭像雨点般射来,佛西斯人败走了。波斯人也不追赶,直向温泉
关背后插了下去.斯巴达王列奥尼达得知波斯军迂回到背后时,知道大势已去。为保存实力,他把已无斗志的其他城邦的军队调到后方去,只留下他带来的300士兵迎战。因为按照斯巴达传统,士兵永远不能放弃自己的阵地。700名塞斯比亚城邦的战士自愿留下同斯巴达人并肩作战。前后夹攻的波斯人潮水般扑向关口,腹背受敌的斯巴达人奋勇迎战。他们用长矛猛刺,
长矛折断了,又拔出佩剑劈砍,佩剑断了,波斯人拥了上来。斯巴达的勇士们杀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拼死保护自己的统帅。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少,逐渐被压缩到一个小山丘上。杀红了眼的波斯人,将残余的斯巴达人死死围住,在口令声中将雨点般的标枪投向他们,直到最后一个人倒下。至此,温泉关才最终被攻占了。 付出两万波斯士兵生命的温泉关血战,对于薛西斯来说,就象是一场恶梦。一想到血战到底,宁死不屈的斯巴达勇士,他就心惊肉跳地问:“斯巴达人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据说,波斯人在打扫战场时只找到了298具斯巴达人的尸体。原来,有两个斯巴达人没有参加战斗。一个是因为害眼病,一个是因为奉命外出。战后,他俩回到斯巴达时,家乡的人都非常鄙视他们,谁也不理他们。其中一个人受不了这种屈辱,自杀了。另一个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但斯巴达人还是拒绝把他安葬在光荣战死者的墓地中。
大约在温泉关希腊守军死战的同时,双方海军在阿尔铁米西昂附近的水面上发生激战,
互有损伤。不久希腊海军获悉温泉关失夺,遂退出战场,南撤可提卡附近的萨拉米海湾。中
希腊的陆海门户都被打开了,希腊联军首战受挫,雅典岌岌可危。
(三)萨拉米海战
攻占温泉关以后,波斯军长驱直入希腊直扑雅典城。然而雅典城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波斯王薛西斯大怒,下令放火烧毁了希腊这座最大、最富庶市。
那么,雅典城的居民都上哪里去了呢?
原来,当时在希腊,一直流传着太阳神的一个预言:希腊的命运要靠木墙才能拯救!根据这个预言,有人主张把居民撤到山上去。可是,雅典杰出的海军统帅提米斯托克利对古老的预言有自己的理解。他说希腊的未来在海上,太阳神所说的木墙就是指大船。因此他建议所有的妇女儿童都坐船到亚哥斯的特洛辛和本国的萨拉米斯岛上去躲避,所有的男人都乘着战船,集中到萨拉米海湾。雅典和其他城邦的人都接受了他的建议。
就在波斯陆军直扑雅典的时候,波斯海军也绕过优卑亚岛,掠过阿提卡,来到雅典的外 港比里犹斯。他们水陆呼应,大有气吞山河,踏平希腊之势。
面对波斯军队的水陆夹击,集中在雅典城南萨拉米海湾的希腊联合舰队发生了动摇。大家对光凭这一点兵力,能否打败波斯大军毫无信心。有些城邦的人打算把船驶离海湾,去保卫自己的家乡。在这关键的时刻,提米斯托克利挺身而出,建议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作战方略。在会上,提米斯托克利慷慨陈词,指出必须把战船集中在萨拉米海湾和波斯海军决战,
才能取得胜利。他说,波斯战舰虽多,但船体笨重,因此港窄、水浅的萨拉米海湾能充分限制其优势,而且波斯水手们也不熟悉海湾水情和航路;而希腊人正相反,战船体积小,机动灵活,适合在这个狭窄的浅水湾中作战,加上水兵们在本国海湾作战,熟悉水情、航路、能充分发挥力量。因此,提米斯托克利断言:“我们的舰队在窄海中作战,可以以少胜多。如果撤出萨拉米湾,在开阔的水面上决战,全希腊都要同归于尽。”尽管提米斯托克利说得很有道理,军事会议也先后开了两次,众人还是听不进去。
眼看战机就要失去,提米斯托克利焦急万分。突然,他脑际灵光一闪,想出一条妙计:为什么不请波斯人来帮一下忙呢?于是,他叫来自己的一个贴身卫士,交给他一封密信,让他去向波斯王告密,说希腊海军人心浮动,不敢交战,都想逃出海湾。薛西斯见到密信,十分高兴,立即下令严密封锁海湾,不准放过一条船。
9月23日凌晨,波斯舰队完成了对希腊舰队的包围。海湾西口,200艘埃及战舰按
时到达指定位置,堵住了希腊舰队的退路;海湾东口,800多艘波斯战舰排成三列,将海
面封锁得严严实实。薛西斯意在必得,把指挥权交给海军将领阿拉米西亚,自己在萨拉米海
湾附近的一个山丘上搭起帐篷,准备悠然观战。站在他身边,手拿纸笔的史官,也正准备如
实记录下波斯海军的辉煌胜利。
就在希腊人为是战还是逃的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位反对过提米斯托克利的将领突然
从门外闯进来大叫:“停止辩论,准备战斗吧!波斯人已经完全把我们包围了。”众人见事
已至此,才决心听从提米斯托克利的命令,在萨拉米海湾同波斯海军决战。
被逼到绝境的希腊联合舰队在提米斯托克利的指挥下迅速展开了阵形:科林斯舰队开往
海湾西口顶住埃及人的冲击;主力舰队分为左、中、右三队,集中在海湾东口,与波斯主力抗衡。
也许老天爷也有意邦希腊人的忙。本来希腊海军只有战船358艘,而波斯庞大的海军拥有1207艘战船。但在战役开始前,由于不熟悉天气、航情,波斯海军在实施包围行动时,先后两次遇到飓风,有600艘战舰随风飘碎,战斗力损失了一半。
战斗开始后,双方战舰在性能上的优劣也很快显示出来。雅典的新式三层战舰长40—45米,170名桨手分别固定在上中下三层甲板上。体积小、速度快、机动性强,吃水线。而波斯老式挂帆战船,体积大、速度慢、机动性差、吃水深。提米斯托克利发挥自己船小快速的优势,机智地指挥雅典战船不断地向波斯战船作斜线冲击,利用船头一根长约5米的包铜横杆,先将敌人的长桨划断,然后调转船头,用镶有铜套的舰首狠狠冲撞波斯战舰的腹部。敌舰就这样一艘一艘地被撞沉。一番激战后,波斯前锋舰队抵挡不住,被迫后撤。而正从后面增授的波斯战舰并不知道战况,它们笛鼓齐鸣,猛往前冲。由于正值顺风,鼓成满帆的后援战舰冲入海湾,正好同后撤的前锋舰只迎头相撞,乱成一团。提米斯托克利见此情景,乘机指挥全军四面出击。波斯舰队进退两难,被冲撞得七零八落,毫无还手之力。海军统帅阿拉禾西亚见败局已定,只得狼狈后撤。
波斯王薛西斯在山头上从头到尾目睹着这场海战的经过,无奈地看到波斯战舰沉没的沉没,被擒的被擒。八个小时的激战,波斯舰队200艘战船被击沉,50艘被俘获。薛西斯万万没想到自己失败的如此之惨,不由得呼天抢地,痛悔及。
面对失败的现实,薛西斯不得不开始考虑整个远征军的前途。一来海军战败,陆军基本的后勤供给失去保障;二来希腊海军可能会乘胜直扑赫勒斯邦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截断他的归路。于是,他仰天长叹,命令残存的战舰迅速撤到赫勒斯邦海峡。几天后,薛西斯除留下一部兵力在中希腊继续作战外,自己率领其余部队退回到小亚细亚。
萨拉米海湾之战是整个希波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它扭转了整个战局。第二年,希腊联军在普拉提亚消灭了薛西斯留在希腊的那支陆军,大约同时又在小亚米卡尔海角消灭了波斯在那里的残存海军。公元前449年,希腊军队在塞浦路斯岛彻底打败波斯,双方订立和约,结束了持续约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
(四)布拉底战役
公元前479年春,盘踞在狄萨利亚的波斯军将领马多尼俄斯派使者到雅典去,企图收买雅典,分化希腊盟军。斯巴达政府害怕雅典向波斯人妥协,就迅速派人前往雅典。于是雅典政府同时接待了双方的使者。波斯使者抢先发表了诱降条件:只要雅典同波斯结盟,波斯王愿意归还雅典的损失、重建雅典的神庙,赦免雅典的罪过,并且雅典可以自由选择土地。斯巴达使者也接着表示:只要雅典继续战斗,同盟者保证抚养全部不能参战的雅典家属。最后雅典当局申明态度,声称:“世界上没有那样多的黄金能够买动我们……只要有一个雅典人活着,我们就绝不会和薛西斯缔结协定。但是请求盟邦赶快出兵吧!因为敌人阴谋失败了,他们马上就会攻打我们的。”K.+/K 马多尼俄斯诱降失败后,就领兵进攻雅典。雅典人看不到斯巴达的援军,只得再次退出雅典,撤往萨拉米。斯巴达当局又害怕雅典要结城下之盟,才出动军队赶赴雅典。波斯军迫不得已弃城北走,临走前,放火焚烧了雅典城。希腊盟军一直追到布拉底城郊并在这里设防。马多尼俄斯看到希腊援军不断赶到,而自己的军粮又发生困难,不得已首先发动进攻,要求决战。b
据说这天夜里,有一个骑着战马的人来到希腊军营,暗告雅典将领说:“我是马其顿王,尽管我与波斯人为伍,但是我的祖父是希腊人……告诉你们,马多尼俄斯决定明天交战,你们不要弄得一个措手不及。”说完,又扬鞭驰马奔回波斯军营。希腊军得到这个消息,立刻行动起来,作好战斗准备。2ro
次日天刚亮,波斯骑兵果然发动进攻。他们先集中射箭,然后策马冲锋,打乱了希腊军的阵形。但是希腊军迅速地克服了混乱局面。他们把盾牌联起来保护身体,决心与阵地共存亡。他们在乱箭飞啸,剑光闪闪中拼命冲杀,前面的人刚倒下,后面的人就跟着冲上来,战斗极为激烈。在混战中,他们杀死了波斯军统帅马多尼俄斯。马多尼饿斯战死的消息一经传出,波斯军大为沮丧,很快就崩溃了。这时希腊军乘胜追杀,几乎全部歼灭了波斯军。
还在布拉底战役开始之前,希腊海军就向东方进军。他们一直打到米卡尔海角,在伊奥尼亚人的帮助下,俘获并烧毁了大批的波斯战舰。[两战役同日发生。]于是,许多原是波斯统治下的海岛,都纷纷加入希腊同盟。
布拉底战役的胜利,使希腊本土从波斯蹂躏下完全解放出来。这时的波斯帝国财源枯竭.兵力耗尽,无法再组织力量西侵。从此以后,全体希腊盟邦,每年十二月初都要在布垃底举行大会庆祝他们的“解放大节”。
美国西部牛仔和什么有联系
美国是移民国家,所以没有什么贵族,也就容易产生“劳动致富光荣”的传统,这就是美国思想中最核心部分“美国梦”就是指一个白手起家的人最终能发大财
随着这种思想逐渐传播,加上移民国家必然受到水手思想影响,更加加深劳动创造财富和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又加上西部美国农场的建立和逐渐扩大,产生大批牛仔,这些人游荡在各个农场之间,靠给别人照看牛群、驱赶劫匪为生,逐渐财富有所积累,后来买下自己的农场,发了大财,然后大吹自己年轻时候或真或假的事迹,当时的牛仔的装扮并非我们今天熟悉的牛仔装,今天牛仔装是从工厂的咔叽布工作服发展来的
50年代到70年代初的美国人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他们没有什么钱,不出去工作,于是卖不起漂亮光鲜的衣服,于是帆布和咔叽布被广泛采用,这种十分舒适的着装恰好满足人们对“自由”的要求,后来又加上原本军队才有的“附兜”(行军时用来装打火机的口袋),恰好装下并卡住zippo打火机,(注,当时的zippo还是属于低价货)这就是今天广为流行的牛仔装的来源,也就是说牛仔装根牛仔文化没关系,倒是与“happys”关系极大
马背上的英雄——美国牛仔
美国好莱坞的“西部影片”曾经风糜全世界,至今仍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在影片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身材高大、健壮结实的牛仔,头戴宽边帽,身穿紧身衣、窄腿裤,脚蹬长统靴,胯边垂着火筒枪,当匪徒一个个应声倒地时,若无其事地骑马飞驰而去。
浪漫的传奇故事,再加上刺激性的枪战、打斗,似乎构成了牛仔生活的全部内容。但影片毕竟不是历史,在美国历史上,牛仔的生活可不是骑在马上追击匪徒,锄暴安良,他们是美国开发西部的先锋,他们富有冒险和吃苦耐劳精神,因此被美国人称为“马背上的英雄”。
要说美国牛仔,得先说说美国的牛。
美国人是欧洲移民的后裔,美国的牛则是欧洲的后代。美国的牛最早是由哥伦布带去的。当时,他把西班牙牛带到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洲沿海一带。1525年,西班牙种的牛开始从西印度群岛引入北美大陆。1611年,英国人又把数量众多的牛运到弗吉尼亚的
詹姆斯城,从此英国种的牛便在北美大陆广泛繁衍,那里出现了很多养殖点。
1540年,西班牙探险家科罗纳多横渡大西洋去北美寻找传说中的“瑟博拉七宝城”,他还带了500头牛,这些牛被运到今天墨西哥北部和今天美国的亚利桑那州一带。
此后,牛群不断繁殖,逐渐遍布今墨西哥北部和哈利斯科州,到17世纪初,哈利斯科的牛已达到10万多头。
总之,美国的牛从东面和南面两个方向进入,逐渐流布全国。18世纪初,牛群出现在美国的俄亥俄和肯塔基。肯塔基在印地安语中意为草地,又称青草州。与肯塔基相邻的伊利诺伊州则被印第安人称为“草原之国”,这里是牛的乐园。到19世纪中期,那里驯牛养牛的技术已经十分高明。南北战争之后,牛群又向西推进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大草原,那里成了“牧牛王国”。
从南边墨西哥进入的西班牙牛也大量繁殖,19世纪后期,德克萨斯州已有5000万头牛,是美国养牛最多的州。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得克萨斯人便把大量牛群往北驱赶到堪萨斯的铁路边,然后转销美国各地。当时还有专门的“牛道”和“牛镇”,“牛道”是
“牛群”走的道路,“牛镇”则是沿途的歇脚站。
牛群长途跋涉,跨州越县,当然需要人带领、照管,这种人就是“马背上的英雄”——牛仔。 在漫长艰辛的旅程中,牛仔必须能吃苦耐劳,同时还要机智、勇敢、沉着、冷静,能应付途中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故和危险。首先要管束半驯服的牛,特别是性情凶野的西班牙牛,牛仔跟在牛群旁边,紧紧盯住它们,一刻也不能放松。沿途还要留意狼群等野兽和毒蛇、毒虫的袭击,防范印第安人的冷箭、标枪。有时候可能会突遇大雷雨,电闪雷鸣往往会导致惊群,牛乱奔乱窜,牛仔就要沉着地兜转它们,围成圈子,消除惊恐。
牛仔长途赶运牛群如同大规模的行军。押送特大牛群的牛仔们要严格分工,各司其职。常常有两个最有经验的人担任总指挥,一个通讯员,前后左右负责传递消息。另外还有“游骑”,前后左右灵活巡视,“翼骑”在队伍两边行进,“尾骑”殿后,专管小牛、病牛和懒牛。
牛仔,有的本身就是牧主,但多数是牲畜商人的雇工,他们在美国东部居民的向西迁移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牛仔的长途放牧,本身就带有开拓性,他们为西进的人直接开辟了道路。
19世纪末,美国的交通运输日益发达,牛仔的地位渐渐降低。他们纷纷转行干别的工作,人们越来越少见到他们矫健的身影了。但是他们的奋进、开拓精神却一直激励着美国人。
人们常把牛仔和“牛仔裤”联系在一起,其实,当年牛仔最突出的标志倒不是“牛仔裤”,而是他们的帽子。牛仔常戴墨西哥式的宽边高顶帽,这种帽子用途很多,既有利于遮挡烈日风雨,休息时还可以抓起来作枕头,甚至可以舀水喝。牛仔裤,最初是在19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西部出现的。19世纪40年代,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人们纷纷赶去淘金。有个名叫利维?斯特劳斯的人也赶到加利福尼亚,他原是个布商,随身带了些可做帐篷、车篷的帆布。有一次,他发现淘金的人穿的棉布裤子非常容易破烂,于是他灵机一动,便把带来的厚实的帆布裁成裤子出售,裤子设计成低腰、直筒、臀围紧小的式样,大受淘工欢迎。不久,更多的牛仔们也喜欢上了这种服装,后人就称之为“牛仔裤”。
利维?斯特劳斯放弃了淘金的计划,专门做裤子卖,发了大财,后来他把裤料改成靛蓝斜纹粗布,在1871年申请专利,成立“利维?斯特劳斯公司”,后来又发展为跨国公司,销售网遍布世界各地,每年的利润达几亿美元。
西雅图水手的附属小联盟球队
AAA:塔科玛雨山 (Tacoma Rainiers), 太平洋岸联盟 (Pacific Coast League)AA: 西田纳西钻石工 (West Tenn Diamond Jaxx), 南方联盟 (Southern League)高级A: 高沙漠区小牛 (High Desert Mavericks), 加州联盟 (California League)A: 威斯康辛木纹响尾蛇 (Wisconsin Timber Rattlers), 中西部联盟 (Midwest League)短A: 艾佛列特绿袜 (Everett Aqua Sox), 西北联盟 (Northwest League)新秀: 普拉斯基水手 (Pulaski Mariners), 阿帕契联盟 (Appalachian League)新秀: 亚历桑纳联盟水手 (AZL Mariners), 亚历桑纳联盟 (Arizona League)新秀: 委内瑞拉联盟水手 (VSL Mariners), 委内瑞拉联盟 Venezuela Summer League
西部海员培养能为老区孩子放飞航海梦想吗?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在没有成为海员之前,徐马桩没见过海,没出过国,是儿时那些耳熟能详的歌声,让他对大海产生了无限憧憬。
怀揣着儿时的梦想,徐马桩报考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专业。2013年,这个延安山里的小伙儿成为一名正式海员。“我去过30多个国家,见识了不同的文化与风景。如今在船上做三副,每个月赚1万多,相当于父母务农半年的收入。”当上了海员,徐马桩不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也改善了家里的生活。
从黄土高坡走向蔚蓝大海,徐马桩实现航海梦想的背后,离不开西部航海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近年来,、高度重视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老区加快发展步伐、做好扶贫开发的“先手棋”,让每个人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社会各方的合力帮助下,中国海事西部海员培养基地秉持“志智同扶”理念,将航海专业和扶贫事业有效衔接,通过传播航海文化,促进从业观念转变,通过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提高就业综合技能,探索出一条海事扶贫老区特色之路,助力越来越多西部青年实现心中的航海梦。
2007年8月,经天津海事局协调,与延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意向书,选定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西部海员培养基地。图为2017年9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播下一粒种 让现代海洋文化生根黄土高原
“‘海员是什么’‘航海危险吗’,前些年我们没少为延安当地人解答这些问题。内陆百姓对海洋太陌生了,航海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高福华告诉人民网记者,海员培养基地建立之初,由于西部民众对海洋比较陌生,招生一度遇到过困难。
如何在这片干旱的黄土地上播下现代海洋文化的种子?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经与天津海事局协商,开展了一系列的春耕计划:举办航运知识讲座、海员发展座谈会,利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宣传等形式宣传航海文化;广泛动员毕业生用真实的事迹和亲身的感受讲述航海故事;利用“世界海员日”、“中国航海日”等活动推广普及航海及海洋知识;组织师生深入农村向潜在学生及其家长介绍海员职业,使社会各界对海洋和海员职业有了认同感。
如今,西部海员培养基地已成为黄土地上“海味”最浓的一块土地。学校开设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3个专业,累计招收航海类专业高职学生1047人,输送毕业生551人。招生情况逐年好转,2016年招生202人,今年招生228人。招生范围也由陕西省扩展到山西、江西、甘肃、宁夏、四川、重庆等地。同时,每年在学校都会举行航海日活动,很多船舶公司来这里招人,学校也会派出很多学生到全国各地参加海洋研讨活动。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马魁君回忆起,他10年前第一次来延安签支教协议时,有当地人跟他讲不看好这个项目,“我们一辈子都没见过海,一想大海就想到恐惧,在远离海这么远的地方建立海员学校,不会有人报考。”
而现在,学校影响力正在逐渐增强,招生情况越来越好,马魁君认为这种变化更多是得益于当地人民对航海意识的开化。“成立10年来,西部海员培养基地一步步迈出了成功的步伐,不仅体现在规模发展壮大上,也不仅体现在毕业生数量和就业收入上,更重要的是把广远、包容、丰富、现代、承载与活力的海洋文化内涵带到了这片黄土地,让这里的孩子见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
“越来越多的西部海员将黄土高坡文化带向沿海,带向世界,同时他们也会将海洋文化、海事文化带回自己的家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他们自已在改变,更重要是影响亲人和朋友,为他们带来一个蓝色的海洋梦。”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宣传处副处长胡伟认为,西部海员培训项目是一个桥梁,将蓝色海洋文化、海事文化与黄土高坡文化、内陆文化相融合。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巡视员张双喜表同样认为,西部海员培养基地建设让这些老区孩子掌握了能决定自身未来命运的“金钥匙”,使他们因此拥有了一份职业的荣誉、做人的尊严和对未来的自信。
据了解,为建设一支满足国家战略需要和适应我国航运发展的船员队伍,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中国船员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一系列促进船员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改善船员发展环境,运用多种手段推广船员文化,提升船员职业吸引力。
“我在报考航海专业时,周围邻居想不通地说,你一个黄土地上的去大海肯定不行。而现在邻居们也想让孩子出去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如今,邻居们看到徐马桩从事海员后在思想和收入上的改变,他们的观念也变了。徐马桩将来的目标是晋升船长,他打算把更多的航海经验分享给更多西部的孩子,希望能帮助他们指引方向。
连接一座桥 打通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新通道
徐马桩家在延安市宝塔区蟠龙镇李渠村,父母种了20多亩地,养了几头羊,每年大概收入2万元。
“以前家里比较贫困,家里兄弟姐妹多,花销大,父母一年挣的钱基本上就花光了。”2014年,徐马桩成为海员后的第一年,每个月收入有6000多元,他把一年的积蓄给家里修了房子。如今,随着航海经验的增加,徐马桩每个月收入有1万元,他还借给哥哥7万元买了新房。徐马桩自豪地说,“现在的收入对于我这个山里的孩子来说是很不错的,能够帮助家里改善生活,让爸妈不用那么辛苦了。”
与徐马桩不同,段小强是通过参加短期船员技能培训班,离开了延安市志丹县里的大山村,登上了远洋船跑国际航线。2012年,段小强从印度第一次上船,“做国际航线船员的第一年工作了9个多月,给家里拿回了8万块钱,除了修缮房子,还给家里买了新家具和电器。”
据统计,延安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568元,而普通船员的月收入达5000至10000元,高级船员年收入可达数十万元。“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个船员,就能带动一家甚至是两家脱贫致富。”延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李瑞支告诉记者,西部海员培养项目不仅为老区青年就业提供了新门路,更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开创了新渠道。
近年来,各方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把革命老区精准扶贫贯穿在推进西部海员发展过程当中,通过促进从业观念转变,实现了职业技能教育与就业的精准对接,逐步形成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就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在实施的过程中,天津海事局、延安市政府、延安老促会、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各方多次派出调研组赴一线到窑洞进行考察调研。尤其是每到招生季节,调研组、招生组就会到贫困的老乡家里,了解他们的思想,介绍海员职业,减免他们的学杂费,资助部分生活费。
2015年9月,在天津海事局的推动下,延安市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精准扶贫进一步推进海员培训工作的通知》,通过扶贫补助、企业扶助和学费减免相结合的办法,依托西部海员培养基地大力开展扶贫培训,为延安革命老区的精准扶贫、率先脱贫开辟新通道。目前已累计培训水手和机工近百名,均已上船就业。
2016年4月,天津海事局召开服务延安精准扶贫座谈会,研究落实船员教育培训“点对点”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并协调辖区航运企业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精准扶贫水手培训班全部学员进行签约。今年7月,天津海事局帮助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以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帮扶工作,拟利用3-4年时间完成先进航海教学理念和经验的移植再造。
目前,西部海员培养基地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60人。高福华表示,下一步西部海员培养基地坚持将招生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保证基地生源;将资助与扶贫政策相结合,保证完成学业;将就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保证如期脱贫。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天津海事局局长李国祥表示,“事实证明,海员职业,可以使整个家庭快速脱贫,同时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切实为老区人民脱贫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便捷途径。”
画出同心圆 让教育助力西部孩子成就出彩人生
刘艳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支教教师。2016年下半年,她从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来到延安,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国际邮轮乘务班的学生们讲授《邮轮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她深深感受到,这里的学生有着特有的真挚和善良,也有对未来扬帆起航的憧憬和偶尔流露出的仿徨。
“你们见过大海吗?见过邮轮吗?”这是刘艳在课堂上问学生的第一个问题。刘艳告诉记者,邮轮行业在国内还属于新兴行业,即便在沿海城市认知度也不是很高。“学生们没有见过大海,没有见过邮轮,老师除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多的是点燃他们的梦想和激励他们去奋斗,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让航海文化慢慢地润泽在他们心里,进而迸发出搏击大海的热情和勇气。”
在课上,刘艳与学生分享她在邮轮上的经历和心得,不时穿插一些互动,通过给学生一些任务,由学生自己实际去体验去感受。她对学生说,“我现在带你们去看世界,也希望有一天你们到了船上以后,在全球航线上,把你们看到的世界与我分享。”刘艳认为这是当老师最大的幸福。
近年来,有很多像刘艳一样的支教老师不辞辛苦来到延安,他们将东部院校先进的航海教学理念引进老区,帮助提升西部航海教育质量,帮助这里的学生树立志向和勇气,提升综合职业技能。
据了解,仅2012年以来,在天津海事局的协调推动下,全国7所支教院校先后选派28名教授专家来到延安支教。高福华满怀感激地说,“当时基地航海专业教师严重短缺,这些支教老师来到延安,既为学生传授了专业知识,又帮带出一批本土专业教师,为基地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从开始帮带学生、讲课,到后来更加注重造血式支教,帮助基地培养老师,帮助本土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训能力。”马魁君认为,这几年支教过程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提高基地教学水平持续性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就业是学生及家长们最关心的事。为解决学员就业渠道受限难题,天津海事局组织企业搭建了西部海员就业平台,每年组织辖区航运企业和机构参加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双选会”,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和充分的选择机会,就业率达到100%。
如今,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下,西部海员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质量体系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得到显著提升。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已成为了西北地区首个取得国家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许可船员培训资质的大专院校,并拥有了内河船员培训资质。教学和实训场所总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集航海、轮机、邮轮、考证和水上安全五大实训基地,拥有30多个实训室。学生专业考试的通过率不断提升,多名学生还在国家级和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比赛获得大奖。
多方同心,携手共建。记者在采访中深深感受到,西部海员培养基地的茁壮成长凝聚了社会力量形成的合力支持。他们将无私奉献作为这个时代的价值灯塔,照亮了西部孩子实现出彩人生之路。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如今,西部海员培养取得良好发展,从传道、授业、解惑到就业,已经形有效的体制和机制,探索出一条航海职业教育特色扶贫之路。
未来,西部海员培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小鹏高度重视交通扶贫、脱贫和西部船员培养工作。指出,西部海员培养基地建设“十年磨一剑”,成果来之不易,将作为交通运输部扶贫工作的一项内容进行总结并继续推进,与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支持当地不断完善“造血”功能,帮助更多的西部孩子实现航海梦、致富梦。?
海陆军人纪念碑
克利夫兰市中心繁忙的街道中间矗立着士兵和水手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为纪念在内战中战斗的1万名库霍加县居民而建造的。威廉.J.格里森少校第一次提出纪念这些地方联军士兵勇敢行为的想法将近15年后,纪念碑终于在1894年7月4日落成。这项期待已久的活动包括5英里长的阅兵式、威廉·麦金利的开幕致辞、西部大乐队的表演以及孩子们唱爱国主义歌曲。
尽管有这么多热情,士兵和水手纪念碑在其大部分规划中都遭到敌视。市政当局和一些市民反对将纪念碑建在公共广场东南角的计划,现在纪念碑就矗立在那里。经过无数场官司,其中一场官司上了最高法院,并举行了 *** 建筑工地的会议,终于在1891年8月25日开始了施工。
一个由12名前士兵和水手组成的委员会负责纪念碑的规划。纪念碑是由建筑师列维T斯科菲尔德设计的,但整个士兵和水手纪念碑委员会都贡献了他们的想法。在巴内特营士兵和水手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决定将纪念碑建为竖井或纪念馆。由于票数不一,决定在设计中同时采用这两种风格。
士兵和水手纪念碑的总高度达到125英尺。在黑色的阿默斯特石柱上,自由女神站在防御的立场上。纵队本身被六个乐队分成若干部分,这些乐队包含了30场最著名的内战的名字。一个装有炮台的堡垒把柱子和纪念碑的建筑连接起来。士兵和水手纪念碑周围有四座青铜雕像,象征着主要的兵种:步兵、骑兵、海军和炮兵。在规划过程中,这座建筑变成了一个碑室,而不是原来提议的纪念馆。在这座建筑内,这座建筑成了一个石碑室,而不是原来提议的纪念馆,大理石墙壁上刻着1万名库霍加县联军士兵的名字。在石碑的上方,东墙上和西墙上是阵亡军官的铜像。北面门上方是詹姆斯·巴内特将军的半身像,南面门上方是列维·T·斯科菲尔德上尉。柱子的根部居室居中。每一面都是青铜浮雕,描绘了俄亥俄州战争的开始、奴隶的解放、北俄亥俄州士兵援助协会、卫生委员会和医院服务团以及战争的结束,开始对士兵和水手纪念碑进行大规模修复,历时两年,总价值200万美元。2010年6月4日重新向公众开放,现在可以一年四季参观和欣赏库霍加县居民的骄傲象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