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综合体育

洛特dr-洛特vs多特分析

德甲为什么不舍得花钱?

洛特dr-洛特vs多特分析

估计你是个小球迷!下面引用一篇文章,德国和意大利 西班牙真的不一样!!!!

德意志第一帝国:拜仁兴德国强三大杯称雄

上世纪的70年代,堪称德国足球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德国人横扫世界足坛,成为无敌的存在。在俱乐部层面,德国国家队成为了最具有统治力的力量。在当时的欧洲冠军杯上,德甲巨人拜仁慕尼黑在1974年到1976年夺得了欧冠三连冠,风头一时无二。而在1975年,门兴夺得了欧洲联盟杯。在1978-1979赛季德甲球队门兴、杜伊斯堡、柏林赫塔占据了联盟杯四强的三个席位,最终门兴夺冠。而在1979-1980赛季德甲球队拜仁、法兰克福、门兴、斯图加特包揽了联盟杯四强的席位,最后法兰克福夺冠。

而在国家队层面,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队也是无比强劲。在1972年的比利时欧洲杯上,德国队派出了被称作是“史上最强”的国家队阵容,带领拜仁横扫欧洲的足球皇帝贝肯鲍尔领衔,辅以布莱特纳、赫内斯、海因克斯、内策尔、盖德-穆勒等超级球星的西德队轻松夺冠,其他的参赛球队在西德队面前都像是配角一般。而凭借这一套超豪华阵容,西德队也夺得了1974年德国世界杯的冠军,成为当时世界足坛当之无愧的第一强队。而在70年代的金球奖评选中,德国人也占了四席。两夺金球的基冈当时也在德甲的汉堡效力。

德意志第二帝国:连续三进世界杯决赛90称王

上世纪的90年代,则是德国足球的第二个黄金年代,在这个时期,德国足球可以说是走向了最后的巅峰。在俱乐部层面,拜仁和多特蒙德各夺一次欧冠奖杯。1997年的欧冠决赛,面对强大的尤文图斯,多特蒙德奇迹般的取胜,夺得了队史上的第一个欧冠奖杯。而在2001年的欧冠决赛中,拜仁点球大战击败瓦伦西亚,球队在经历了99年欧冠决赛的遗憾失利后终于夺得改制以来的第一个欧冠奖杯。

国家队层面,上世纪的90年代则是德国国家队最近一次的辉煌时期。德国队在1982、1986年的世界杯上都闯入了决赛,但屈居亚军。在1990年的世界杯上,曾经作为球员夺得冠军的“足球皇帝”贝肯鲍尔以国米的“三驾马车”为骨架,打造了战无不胜的德国铁军,球队最终战胜了拥有马拉多纳的阿根廷队夺得冠军,这也是德国队最近一次的世界杯冠军。而在1996年的欧洲杯上,德国人战胜了东道主英格兰挺进决赛,球队最终战胜捷克队捧杯。当时强大的德国队让英格兰传奇射手莱因克尔都只能感慨,足球是德国人必胜的游戏。

德意志第三帝国:12年第一冠只待德国队破冰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最后辉煌后,德国足球陷入了近10年的低谷期。俱乐部层面,德国球队在2001年的拜仁夺冠后,已经连续10多年没有碰到过欧冠的奖杯,德甲联赛一度滑落到欧洲第五联赛。但随着德国足协加大投入,德甲联赛很快重新发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赛季的欧冠赛场,德甲的拜仁和多特蒙德顺利会师决赛,已经为德甲锁定了一座欧冠奖杯。这次德甲球队会师决赛,也被称作是德国足球崛起的一个信号。

德甲联赛和球队的崛起,却无法掩盖德国国家队在荣誉上的缺失。虽然德国国家队从2006年的本土世界杯后开始了强势的发展,拥有出色身体的德国人也踢起了技术足球,这让球队在大赛中都够取得稳定的好成绩。但德国国家队在大赛中永远差一步,球队就是无法夺得冠军,这可以说是德国人永远的痛。现在拜仁和多特蒙德已经进入欧冠决赛,拥有14名德国国脚两支球队几乎可以代表德国国家队,勒夫也表示这对国家队发展有益。明年就是世界杯年,只要德国队夺冠,那么德意志第三帝国将正式确立。详细

贝肯鲍尔率队友打造了德国足球第一帝国

德国队1996年欧洲杯夺冠是德国足球第二帝国的最后辉煌

本赛季拜仁和多特会师欧冠决赛标志着德国第三帝国的崛起

欧洲第一经济体造全欧最健康联赛

在全世界都处于经济低迷期,欧洲更是全面陷入欧债危机的大环境下,德国人却是受到影响最小的。严谨的德国人以最为科学的方式进行发展,现在是欧洲第一经济体,在整个欧洲是最大的“债主”。受到整个文化的影响,德国球队的发展也是以稳为主,很少贷款花钱。而且在俱乐部的收入方面,德甲球队也是信奉“细水长流”。在球票的价格方面,德甲的季票价格往往和英超的单场比赛价格相当。正是凭借这样的方式,德甲球队培养了一批死忠球迷,无论何时,低价进场看球的球迷总愿意为俱乐部的其他产品买单。

得益于严格的财政制度,德甲球队几乎不可能巨额亏损,亏本达到一定数额的德甲球队根本不可能继续参加德甲联赛。健康运营的德甲联赛,一直被当做是欧洲俱乐部的模范。德甲目前的两强:拜仁慕尼黑和多特蒙德,每个赛季都在减少银行的贷款额,拜仁主席赫内斯更是放出豪言,在拜仁还清贷款后,每个赛季多2000万欧元买人。多特蒙德更是接连打破财收纪录,正在逐渐复制拜仁的成功道路。而本赛季在欧冠赛场上两队的收入都已经超过了6000万欧元,下赛季补强阵容的拜仁和多特更加值得期待。

德足协十年青训计划掀起青春风暴

德甲联赛俨然已经成为了年轻球员成才的热土,这一切都得益于德国足协在国家队接连经历失败后加大了对青训系统的投入。除了各职业球队的青训投入外,每年德国足协都要投入上千万欧元进行全国性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优秀球员则有望进入职业球队的梯队。各支职业球队的梯队球探,也利用德国足协分布在各地的青训系统,挖掘有潜力的新人并进行培养,发展壮大本队的青训力量。而且由于德甲球队对于引援普遍兴趣较低,因此年轻球员也得到了更多的出场机会,德甲球队的平均年龄也在不断降低。

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德国新星“妖人”层出不穷,就得益于这样的青训体系发展。而随着本土小将的成名,加上俱乐部的大力培养,德甲球队正在逐渐培养属于自己的球星。拜仁有穆勒、克罗斯、巴德施图贝尔,勒沃库森有许尔勒。萨姆、沃尔沙伊德,多特有罗伊斯、格策、施梅尔策、本德、胡梅尔斯,沙尔克有德拉克斯勒、赫韦德斯。每支球队都有国脚级的青年才俊,假以时日,这批年轻人都将成为世界足坛的大球星。而随着他们的成才,德甲球队也将更具竞争力。

战术革新大力引援双管齐下获成效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德甲球队都是一些较为保守的球队,很少看到德甲球队大手笔引援。就算是德甲巨人拜仁,3000万欧元以上的引援都是屈指可数,这和最近几年疯狂买人的欧洲豪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随着德甲球队财政的健康发展,以及球队对荣誉的更大追求,德甲球队已经开始逐渐加大投入。以现在欧洲足坛转会市场的头号中心拜仁为例,去年夏天4000万引进马丁内斯体现了拜仁的决心。贝尔、苏亚雷斯、鲁尼等人都纷纷表态愿意加盟拜仁,而内马尔也被传是拜仁的引援对象。

除了在引援方面转变思路外,德国球队的战术革新也是取得佳绩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赛季的欧冠联赛,多特蒙德的“疯跑流”战术就让皇马和曼城等欧洲强队难以适应,尤其是皇马,不仅小组赛无法适应,在欧冠半决赛穆里尼奥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应对,最终只能被多特蒙德淘汰。而拜仁的战术思路则更具有针对性,球队在现在欧洲领先的控球战术的基础上,增加了边中结合的打法,并且更好的利用了德国球员的身体素质,这一点在对尤文和巴萨的比赛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详细

健康的财政为德国足球的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猪和格策都是德国足球十年青训的佼佼者

罗本和里贝里登陆德甲是联赛影响力提升的一大标志

德甲缺巨星难比肩英西,英超语言文化仍强势

德甲联赛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只是拜仁独大的联赛,究其原因,主要是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绝大部分的德甲联赛球星都在拜仁效力,其他球队很少有世界级的球星。上世纪70年代拜仁和门兴的梦幻阵容对决,现在已没有机会看到。在目前的德甲联赛中,世界级球星基本都在拜仁效力,多特蒙德也仅仅是一支“青年军”而已。除了拜仁和多特蒙德,就算是沙尔克、勒沃库森这些杀入欧冠联赛的球队,阵中都没有世界级的球星。而且德甲联赛自从萨默尔得到金球奖后一直没有出过足球先生,这一点和拿先生拿到手软的西甲联赛尚有差距。

对于德甲联赛的发展来说,语言和文化也是一大障碍。经过多年的职业化和市场化的运营,英超的手段和巨大影响力早已远远抛开德甲联赛。天价转播费、加上小报八卦不断的报道,英超联赛的场内场外都是话题。而且英超联赛使用的语言是世界通用的英语,这对比德语来说也是一大优势。不仅对于球迷来说更加亲切,对于外援和世界名帅来说,融入的难度也是更小。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英超联赛已经吸引到了最多的世界级球星和名帅,而德甲大部分球队的球员和主帅都是德国人、或者是奥地利和瑞士人。

德国国家队尚缺大赛奖杯,近20年无冠难正名

一个国家的足球运动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和国家队在大赛中的成绩息息相关的。而德国足球,正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时刻。自从2006年在本土举办的世界杯开始崛起后,无数赞美声都送给了德国国家队,德国人已经成为了每一届大赛的热门。但每一届大赛的热门球队,却每一届大赛都铩羽而归。从2006年的世界杯开始,德国国家队每一届大赛都能够稳定在前四名的成绩,表现不错,德国队也算是一支强队。但近20年没有拿过大赛冠军的事实,这让德国队始终难以称作是世界顶级强队。

这一次,拜仁和多特蒙德会师欧冠决赛,而且两队在半决赛中击败的是巴萨和皇马。可以说,拜仁和多特贡献了大部分的德国国脚,而皇马巴萨则是德国队最惧怕对手:西班牙队的国脚大户。这两场比赛的胜利,让德国人再次对国家队充满了期待,人们都在盼望勒夫带领国家队击败西班牙和其他强队,在世界大赛中正名。

拜仁今夏换帅或遭遇动荡,多特恐被诸强拆分

德国国家队需要大赛冠军正名,而拜仁和多特蒙德虽然本赛季成功会师了欧冠决赛,但两队还是要保持这个势头才行。对于拜仁来说,这支已经被海帅调教的臻于完美的球队,将要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海帅的下课。在本赛季结束后,瓜迪奥拉将会接过海帅的教鞭。对于瓜帅来说,保持球队没有任何变化显然不是他的计划,而瓜帅的新战术打法是否适合拜仁的特点?这一点人们不得而知。总之在德国媒体的调查中,大部分人都不看好瓜帅可以复制海帅的成功。

拜仁将要进行调整,而多特蒙德将会迎来最艰难的一个夏天。随着本赛季球队的出色发挥,多特蒙德的新星们都引起了欧洲各大豪门的兴趣。格策已经被拜仁提前买断了合同,他在欧冠决赛中无法出场的决定被不少人看作是对新东家的“避嫌”行为。莱万多夫斯基的身后则有半个欧洲在追求,波兰射手走人基本是板上钉钉。京多安、胡梅尔斯、皮什切克等人都是豪门挖角的对象。对于克洛普来说,要想继续球队的神奇轨迹,那么就要尽可能的留下核心球员,并且处理好主力离队后的问题。详细

和英超相比德国足球仍有诸多不足

德国队尚缺一座奖杯来为自己正名

瓜迪奥拉入主令拜仁前景扑朔迷离

  十年磨一剑,德国足球在经历了本世纪初的低谷之后,终于在今年夏天迎来了丰收的时刻,德国足球又一次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一个全新的德国足球第三帝国也是呼之欲出!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相信没有人比曾两度打造足球帝国的德国人更明白这一道理,要想真正称霸欧洲乃至国际足坛,德国队和德甲球队要做的还有很多。当然德国足球人从来不畏惧艰难险阻,让我们一道见证第三帝国的崛起!

欧洲杯预选赛挪威阵容

欧洲杯预选赛挪威首发阵容:尼兰德、梅林、厄斯蒂高、斯特兰德贝里、彼得森、贝格、埃尔尤努西、奥尔斯内斯、厄德高、博格、索尔洛特。

欧赛大名单:

门将:卡尔斯特伦(莫尔德)、尼兰德(莱比锡)、塞尔维克(海于格松) 。

后卫:阿热(布伦特福德)、布约尔坎(博多格林特)、梅林(雷恩)、格雷格森(波尔多)、汉切-奥尔森(美因茨)、马库斯-彼得森(费耶诺德)、瑞尔森(多特)、斯特兰德贝里(瓦勒伦加)、厄斯蒂高(那不勒斯)。

中场:奥尔斯内斯(本菲卡)、贝格(博多格林特)、博格(谢菲联)、达利(纽伦堡)、托斯比(柏林联)、索尔茨维特(萨索洛)、维特勒森(博多格林特)、厄德高(阿森纳)。

前锋:埃尔尤努西(南安普顿)、布林希尔德森(莫尔德)、索尔巴肯(罗马)、哈兰德(曼城)、尤尔根-拉森(塞尔塔)、索尔洛特(皇家社会)。

挪威队简介

挪威国家男子足球队由挪威国家足球协会管理,曾三次(1938年、1994年、1998年)晋身世界杯。他们的主场是Ullevaal Stadium,有25500个座位。 1998年世界杯,他们两度击败世界冠军巴西,在分组赛出线。

随后由于欠缺突出的***才和具素质球员,挪威21世纪已开始逐步“鱼腩化”,近年外围赛基本上全部陪跑告终,挪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从未输给巴西的队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挪威国家足球队

拿破仑最伟大的一场战役的基本情况

奥斯特里茨战役(一作奥斯特利茨战役)(1805年12月2日),因参战方为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所以又称“三皇之战”,它是世界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73000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位于今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6000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决定性胜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随之瓦解,奥地利皇帝也被迫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

作战时间:1805年12月2日

作战地点:奥斯特里茨(今捷克共和国境内)地域

作战双方:俄奥联军(8.6万人,350门火炮)VS拿破仑一世率领的法军(7.3万人,250门火炮)

参战部队序列和指挥官

法军:

总司令:拿破仑

参谋长:贝尔蒂埃

近卫军:指挥贝西埃

第一军:军长贝尔纳多特

第三军:军长达武

第四军:军长苏尔特

第五军:军长拉纳

骑兵预备军:军长缪拉亲王

俄奥联军;

总指挥:库图佐夫(实际指挥权在亚历山大一世手上),左翼总指挥:巴克斯霍顿

俄罗斯近卫军:指挥康斯坦丁大公

右翼前锋部队:指挥巴格拉季昂

左翼前锋部队:指挥基恩米亚

第一纵队:指挥多克托洛夫

第二纵队:指挥伦格朗

第三纵队:指挥普雷斯比斯维斯基

第四纵队:指挥克罗拉瑟

第五纵队:指挥利希顿斯坦因

战役,实际上是在1805年11月27日拉开序幕的。当时,俄奥联军的总兵力已达到8万6千人,其中俄军5万3千人,奥军3万3千人,共有火炮350门。根据总司令部的决定,联军将这些兵力分成5路纵队,从奥洛穆茨附近的阵地出发,逐次向东南开进,在布尔诺以东的奥斯特里茨镇及其西南一线展开。12月1日,联军到达战场,迅速占领了普拉岑高地,并作好了全面进攻的准备。

俄奥联军的进攻计划,是由联军参谋长魏洛特尔将军制定的。他制定计划的出发点是:法军已经基本上失去了进攻能力,不久就将向维也纳撤退。基于这个判断,计划规定:使用一部兵力牵制法军的北翼,而以总兵力的五分之三放在南翼,预计在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突破对方的防御,尔后迂回法军的右侧,切断通往维也纳的退路,将所有法军聚歼于布尔诺以南和以东地区。

法军方面,为了赢得决战,拿破仑决定把所有能够调拢来的部队都集中起来。他当时的决策是:将原来派往西面监视费迪南大公残部的第1军,和派往布拉迪斯拉发担任大军右翼警戒的第3军,立即调上前线,限令它们在两天之内赶到布尔诺附近。这样,除了继续留守维也纳的第8军,保卫后方交通线的第7军,以及在南部地区对意大利方向进行警戒的第2、第6军外,他把其余的6个军即近卫军、骑兵军和第1、3、4、5军,迅速地集中到了布尔诺地区,使得法军的总兵力达到了7万3千人,并拥有250门火炮。拿破仑集中这些兵力,是尽了最大力量的。但与他当面的俄奥联军相比,仍然居于明显劣势。不过,就联军方面来说,他们完全没有估计到拿破仑的兵力会有这么强大,而认为当面的法军最多不过5、6万人。

拿破仑把他的战场选在布尔诺以东地区,对于尔后夺取胜利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早在法军向北追击俄军时,拿破仑随军来到这里,他立即发现,这一带地形良好,是一个理想的战场。他当时就同周围的将领说道,他要在这里打一仗。据说,拿破仑每到一地方都非常注意周围的地形。这一习惯使他在作战中获益不少。他曾对人说过,凡能对自己有利的地方,都要加以研究,因为说不定将来会在那里打仗,会要占领那个地方。所以,选择有利战场,是拿破仑作战中的一大特点。

法军进到布尔诺后,立即在该城以东地区构筑工事,摆成防御架势。该地区所以便于防御,是因为地形比较有利。它的北缘是一条大道,由布尔诺通往一个名叫奥斯特里茨的小镇;西面有一条直贯南北的河流,叫哥尔德巴赫河;东面也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叫劳斯尼兹河,该河再向西南延伸,叫做利塔瓦河,然后与西面的哥尔德巴赫河汇合。在两河汇合处形成了一个沼泽地带,汇成几个湖泊,其中比较大的有扎钱湖和莫尼茨湖,构成战场南面的天然障碍。位于这三条河之间的三角地区,北面比较平坦,中间地势突起,形成一个小高原,其突出的顶部叫普拉岑高地。占领这个高地,就能观察和控制周围的广大地段。在普拉岑高地与南面沼泽地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总之,普拉岑高地在这个防御地区内是一个可以影响全局的要害地点。

拿破仑决心孤注一掷。在俄奥联军向前开进和占领阵地的过程中,他不断分析对方的部署和意图,为创造进行反击的条件,故意示弱于敌,引诱敌军来攻,在果断地决定放弃普拉岑高地之后,还命令法军继续后撤。因此,法军于12月1日全部退到了战场西缘的哥尔德巴赫河一线。随后的战斗表明,拿破仑这一招使得沙皇中计,联军因为轻易地丢弃了已经占领的普拉岑高地而加速了自己的失败。

拿破仑所以这样作,其主要意图是:首先引诱敌人把主攻方向指向法军防御薄弱的南翼,即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的地段;然后,乘俄奥联军主力南移而中间空虚之机,集中法军主力在中段进行反击,必须不借一切代价夺回该地区的要点普拉岑高地;尔后,向南卷击,以扎钱湖及其周围的沼泽地带为铁砧,以从北面压过来的法军主力为铁锤,歼灭俄奥联军主力于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地区。为此,拿破仑决定,要在防线北段集中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二,而在南段同样宽的正面上,只配置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意图,法军作了如下部署:所有部队展开在大约10公里的地段上组织防御。防线北起布尔诺与奥斯特利茨之间的乡村大道,南至扎钱湖北缘的特尔尼兹村。整个防线分为南北两段,各为五公里正面。在北段的第一线上,配置了拉纳的第5军和贝尔纳多特的第1军,而在两个军侧后方约一公里的地方,也就是北段的第二线上,隐蔽地配置着缪拉的骑兵军和拿破仑的近卫军,此外,还有一个作为预备队的师和法军的大本营。因为有河谷,有丘陵地的遮蔽,第二线部队的配置情况,即使站在普拉岑高地的最高处也观察不到。在南段的第一线上,只配置了苏尔特的第4军。这个防御地段恰好面对着河对岸的普拉岑高地。而在该军右侧后方约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叫雷吉恩的寺院,达武的第3军隐蔽在那里,作为南段的后备部队。这个部署说明,苏尔特和达武2个军的任务将是很重的。他们要象斗牛士那样,用手中的红布把联军引向自己,同时又要保证,不能使敌人突贯整个防御。

从当时整个兵力对比来看,法军仍然居于劣势地位,可是,经过双方的具体部署,局部地区的兵力情况就有明显的变化。在南翼法军仅以一万多人牵制着联军四万多人,而在北翼,法军则集中了约六万人去对付联军的四万多人。法军在局部上形成了优势。

在此以前,拿破仑还从来有就战术程序向部队发布命令的习惯,因为业已证明标准的法军战斗训练,完全适应与奥军进行的战斗。然而现在,他们要对付的却是俄国人,俄军在突击行动中往往成密集纵队,挥舞而较少发挥火力。这是传统的俄国打法,源出于苏沃洛夫的教条。为了在肉搏之前先摧毁俄军的密集队形,拿破仑认为法军步兵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火力,同时还应保持坚强的团结以对付俄军的冲击。11月26日,法军参谋长贝尔蒂埃元帅向各军军长下达了下述指示:

皇上要我转告诸位元帅,在对待俄国人时只要有可能,请采取以下战斗序列:

每个旅的第一团应成横队展开,第二团则保持密集的连纵队。第二团的第一营在右,位于第一团第一营的后方。第二团的第二营在左,位于第一团第二营的后方。炮兵置于前面两个营之间的间隙中,在两翼也应布置若兵。如果某师有五个团,则第五团应留作预备队,置于后部一百码处。在每旅后面,都应有一个骑兵中队或至少一支骑兵队,以便在敌人溃败时穿过间隙实施追击,并对付哥萨克骑兵。

采用这种战斗序列,你们既能以展开火力痛击敌人,又可以保持密集纵队应付敌之突击。

为诱使俄奥军队加速发起进攻,拿破仑主动放弃利于防守的普拉岑高地,俄奥军队将此举误判为法军惧战退缩。于是,联军决定在奥斯特里茨地域展开,并于12月2日对法军发起进攻。

早上7时左右,俄、奥军各自排成密集的队形,展开在大约12公里的正面上,同时向法军发起了进攻。

在战线南段,实施进攻的联军主力发展非常顺利。由于在兵力上占有大约4:1的优势,他们迅速攻克了位于哥尔德巴赫河东岸的特尔尼兹村,进到了西岸的佐克尔尼兹村,迫使法军逐渐向后退却。按照拿破仑的计划.战斗开始以后,就是要把联军主力牵制在南段,一旦出现机会,则在中段给以决定性的一击。但是,战斗的进程出乎拿破仑的意料,联军进攻猛烈,以致很快突到了哥尔德巴赫河西岸。

为了制止俄奥联军向南段法军的侧后实行迂回,稳定防御阵势,同时也吸引更多的联军投入这个方向,拿破仑命令,配置在该段第二线的第3军迅速投入战斗,从西南方向突击敌人的左侧后方。由于法军的新锐力量突然实施猛烈的反击,已经渡过哥尔德巴赫河的联军,被迫向河的东岸撤退。

对于联军来说,南翼的进攻遭受一点挫折,进到佐克尔尼兹村的部队暂时撤了回来,完全是无关大局的情况。联军总司令奥斯特里茨战后库图佐夫对此是理解的。当时,库图佐夫尽管事实上已被剥夺了指挥权,但他仍带领一个军的兵力,稳坐在普拉岑高地,静观战局的进一步发展,等到了关键时刻再把这支部队拿上去。可是,刚愎自用的沙皇却已按捺不住。他看到联军主力的攻击受挫,进攻部队开始出现后退现象,没有征求库图佐夫的意见,便命令占领普拉岑高地上的这个军放弃阵地,前去增援南翼的联军。他的目的是要保障南翼联军右翼和侧后的安全,同时增强那里的攻击能力。殊不知这样一来,便自己把联军的整个部署给打乱了。

拿破仑一直在等待的时机终于来到。上午9时左右,他透过逐渐消散的晨雾,看到俄军正自动撤离普拉岑高地,于是立即命令第4军以其左翼2个师转入进攻,迅速从普拉岑高地北侧攻占该高地。尽管该军的另一个师正协同右邻第3军,抗击着联军的主力,兵力并不雄厚,但由于俄军已经撤出阵地,因而进展顺利,只经过短暂的战斗就占领了这一要点。

普拉岑高地一经失守,亚历山大随即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策,因而在库图佐夫的协助下,下令将所有的预备队调上来,企图重新夺回这一高地。这样一来,在高地附近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双方的骑兵进行了非常猛烈的冲杀。在反复争夺中,俄军只有一度重新登上高地,但在法国近卫军的轻骑兵及时赶到时,又被迫退了下来。尔后,俄军再一次投入骑兵,再一次进行猛烈反扑。眼看法军又有可能被压回来。正在千钓一发之际,贝西埃率领近卫军的一部分重骑兵赶到,并且从俄军的侧翼猛冲过来,致使俄军阵脚大乱。这样,俄军连续四次进行了猛烈反击,结果都被法军打退,到中午11时左右,即经过2小时的拉锯战以后,俄军终于再也无力对普拉岑高地进行反击了。紧接着,法军转入进攻,把俄奥联军从阵地中央切开,使他们分为互相不能策应的南北两个部分。位于南面的联军主力,完全暴露在占领普拉岑高地的法力之下。

与此同时,在北段进行的战斗也是非常激烈的。法军的第5军和第1军在缪拉的骑兵军的配合下,顽强地打退了联军两个军的多次冲击,稳稳地坚守着阵地。而在削弱了联军的进攻能力以后,缪拉的骑兵军和拉纳的第5军果断地进行了反击,把北面的联军赶回到了奥斯特里茨。

联军在整个战线的中部和北部都被法军彻底击溃了。只有在南部的主力,还被法军第3军和第4军的一部分兵力牵制着,正处在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在孤立突出的不利态势中。其左翼是沼泽地和湖泊,右翼和侧后受到占领普拉岑高地的法军的威胁,处境更是危急。拿破仑极其敏锐地发现并迅速利用了这一有利时机。他在占稳普拉岑高地以后,很快把火炮调了上去,用以支援法军的全线反攻。

拿破仑指挥法军主力对联军南翼3个军的翼侧和侧后实施了最后的突击。法军呼喊着从高地的斜坡横扫下去。面对这一无法抵挡的洪流,联军很快就溃散了。只有少数人逃往布尔诺方向,大部分被压缩到了扎钱湖和莫尼茨湖之间的沼泽地带。这些人员当中,得路逃生的不多。他们被赶到了刚刚结冰的湖面上,人马车炮,拥挤不堪;而在这时,普拉岑高地上的法军炮兵,开始向湖面进行猛烈轰击。顷刻之间,冰碎炮翻,人员纷纷落水,据说有几千人葬身湖底了。在这样完全被动挨打的情况下,联军士兵无可奈何,纷纷地放下武器,当了俘虏。

联军惨败的局面已经非常明朗了。整个联军的溃散势不可挡。就连弗兰西斯和亚历山大的侍从人员,也都顾不得皇上的安危而把两位至尊丢在路上,各自去逃性命。也许可以说,是冬天短暂的白昼救了两位皇帝的性命,使他们侥幸地逃出了法军的包围。在激战中,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负了伤,差一点当了法军的俘虏。

下午4点30分,天降小雪。拿破仑策马巡视战场,奥斯特里茨战役以法军的辉煌胜利告终。

奥斯特里茨战役中,联军损失超过27000人,其中15000人战死,超过10000人被俘。此外还损失了186门大炮,45面团旗。法军亡仅1350人,伤6940人,损失1面团旗。

史称“三皇会战”的奥斯特里茨战役,是体现拿破仑军事天才的典型战例。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听后,懊丧地走到墙上张挂的欧洲地图前,说:“看来这幅地图十年里没有任何用处了。”

1805年12月4日,弗朗西斯二世和拿破仑会谈,达成停火协议。12月27日,奥地利和法国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弗朗西斯二世取消自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告终结。拿破仑成为欧洲的霸主。

奥斯特里茨战役的战役过程

法军正面情况

此时,法军在奥地利前线面临的情况是:首先,库图佐夫率领的俄军先头部队,已经穿过奥地利,进到了奥国西部边界的因河一线。这支俄军约有4万5千人,途中汇集了陆续败退下来的奥军部队,形成一支颇具实力的劲旅。因为奥军已在乌尔姆失利,他们进到因河以后立即停驻下来,企图凭借有利地形组织防御,阻止法军向维也纳进攻。而在该军后面跟进的另一支俄军,当时已从东北方向进入摩拉维亚(现捷克南部),正向奥洛穆茨开进。

其次,查理大公指挥的奥军,已在意大利北部摆脱了法军的牵制,目前正向国内撤退,其目的显而易见,是要加强维也纳的防御力量。还有,在乌尔姆要塞被围之前进到弗赖堡的一支奥军,大约6000人,已经同原驻那里的盟军会合而驻止设防。在法军继续东进后,该军必将严重威胁法军日益延长的后方交通线。

如果这几支军队会合起来,或者同时配合作战,那么,法军必将陷入非常艰难的境地。

普态度巨变

除了奥俄联军的上述动态之外,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情况。这就是普鲁士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十几万普军正在向奥地利边境开进,准备加入第三次反法联盟,投入反对拿破仑的战争。这样一来,形势便日益紧张了。如果十几万普军越过了鲁特山脉,在法军背后投入战斗,那么,法军就将受到俄奥普三国军队的联合攻击。拿破仑清楚地意识到,要取得胜利,无论如何必须在普鲁士参战以前彻底击败俄军,摧毁第三次反法联盟中这根重要支柱。

在乌尔姆逃脱的奥军残部与俄军5万人会合后向东退却。11月中旬放弃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后,俄奥联军继续向北转移。拿破仑当机立断,力求尽快抢占维也纳,切断在因河一线的俄军之退路,想在卡尔大公率领奥军回到奥地利以前,把这支俄军包围歼灭在多瑙河以南地区。此时,俄军统帅库图佐夫也预感到了形势的严重性,因而极为明智地在法军还来不及展开行动之前,就指挥俄军迅速撤离了因河防线,在克雷姆斯渡过了多瑙河,尔后继续向北实行退却。为阻止法军的追击,俄军撤退时,炸毁了多瑙河上几乎所有的桥梁。

攻占维也纳

11月14日,拿破仑进占维也纳后,迅速调整了部署。他命令骑兵军和第4、第5军一刻也不停留,立即从维也纳出发,北渡多瑙河进行追击。同时,命令第3军从维也纳继续向东,前出到布拉迪斯拉发,保障大军右翼的安全,并且大张声势,尽量造成拿破仑正在这个方向的假象。命令第1军向西北开进,前出到布迭约维策,负责监视从乌尔姆侥幸逃出的费迪南大公,保障大军左翼的安全。

进驻维也纳的法军要想追击撤退中的俄国部队,必须越过多瑙河。而要北渡多瑙河,首要的任务就是尽快夺占维也纳城北的那座大桥。

奥军撤出维也纳后,对于连接南北的交通要道维也纳桥,舍不得像库图佐夫那样,撤出之后立即予以炸毁,而是将桥暂时地保留着。负责防守该桥的奥斯贝尔公爵接到命令,只有万不得已才可将桥炸毁。法军骑兵军军长缪拉巧施妙计,只用了几分钟时间,便轻而易举地夺占了维也纳城北大桥。

俄军继续退却

维也纳桥的丢失,完全出乎俄军统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的预料之外。法军很快开到了多瑙河北岸。现在,俄军随时都可能被追来的法军包围。于是,库图佐夫决定,俄军继续实行退却。

然而,在继续追击俄军的过程中,骑兵军长缪拉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骑兵军在追到摩拉维亚西南20多公里的地方时,遇到了俄军后卫的顽强阻击。缪拉担心自己一个军单独冒进,周围态势对己不利,他想在步兵到达之后再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于是自作主张,向俄军的后卫指挥官提出了暂时休战的建议,并允许俄军自由地向北撤退。俄军非常痛快地同意了缪拉的建议,并安全地自动撤走了。对于这个愚蠢行为,拿破仑当然非常恼怒,他责骂缪拉说:“我简直找不到话来表示我对你的不愉快。你只是我的一个前卫指挥官,没有我的命令根本无权作休战的安排;你葬送了我的胜利。立即破坏休战,向敌军前进。告诉那位在这一协定上签字的俄国将军,说他也无权这样做;只有沙皇才有这样做的权利。”

俄军后卫部队

俄军的后卫部队本来打得很顽强。有效地迟滞了法军的前进速度,现在,加上一个偶然的停战协定,又使他们获得了缓兵之利。因此,库图佐夫得以率主力顺利撤到布尔诺,尔后又退到了奥洛穆茨。

与此同时,由俄国本土开来的另一支俄军,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亲自监督之下,也已经赶到了奥洛穆茨。从维也纳逃跑出来的奥国皇帝弗朗西斯二世,也随同撤退的奥军到达了该城。

11月下旬,得到俄国援军加强的俄奥联军(约8.7万人)在奥洛穆茨占领阵地。拿破仑率法军追赶到布尔诺地区后也停止前进,敌对双方相距60余公里,各自占领阵地,积极谋划着下一步行动。拿破仑一方面抓紧时机调集兵力(增至7.3万人),选择有利地形与敌手对峙;另一方面假意惧怕联军的强大兵力,要求进行谈判。拿破仑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防止俄军继续撤退,以便创造条件,寻求战机。而骄横的沙皇也求战心切,在他的再三督促下,11月27日,俄军不待后续部队到达即向布尔诺以东地区开进,企图从南面迂回法军。

联军发生分歧

当时关于下一步的作战行动问题,联军内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以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为首的大部分将领,主张暂时避战,不与拿破仑发生接触。如果法军来攻,应该毫不迟延地继续撤退,以等待时机。他们认为只有等待卡尔大公率领的奥军和后一批来自俄国的援军到达以后,特别是等到12月15日普鲁士参战以后,才能同拿破仑进行决战。

另一派人,以年轻气盛的沙皇和联军的参谋长、奥地利将军魏洛特尔为首,其中还包括沙皇的年轻侍卫长彼得·道戈路柯夫公爵,以及沙皇的近卫军军官们。他们认为,拿破仑的法军已经疲惫不堪,战斗力大大削弱,而普鲁士军队的参战,也已确定无疑,因此,当包括近卫军在内的2.7万名俄军开到以后,在联军已经拥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如果继续东躲西藏,不去同法军接触,那就太不像话了。他们要求立即转入对法军的进攻。

两军会谈

拿破仑闻知联军内部的争论后。意识到要想引诱联军在普鲁士参战和又一批援军到达之前进行决战,必须采取欺敌措施,促使亚历山大这个主战派得到支持,而使老谋深算的库图佐夫不能得逞。为此,他命令法军从前沿阵地开始后撤,做出打算退兵的样子;同时派出自己的侍从武官萨瓦金去奥洛穆茨谒见亚历山大,建议进行停战谈判。而且,特别指示萨瓦金,叫他请求沙皇,同意与拿破仑举行单独会晤;如果亚历山大不愿意与拿破仑会见,那就建议他派一个全权代表来法军大本营进行谈判。

拿破仑采取的这些行动,在联军总司令部引起了一片欢呼。许多将军认为,这是法军软弱无力的反映,拿破仑已经害怕了,无能为力了,要完蛋了,必须趁此机会把他打倒,千万不能放过他。这样一来,库图佐夫的阻劝,终于丝毫不起作用,他的主张被彻底否决了。

沙皇亚历山大判断,根据拿破仑的一贯为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这样低声下气来俯就于人的。因此,他冷冷地拒绝了拿破仑关于进行个人会晤的要求,只派了自己的侍卫长道戈路柯夫公爵去进行象征性的谈判,并不打算达成什么协议。拿破仑又抓住了这一有利机会,在会见这个特使时,他装出一付精疲力竭的样子,但也表演得恰到好处。而在会见结束时,他吞吞吐吐地拒绝了沙皇使者提出的关于放弃意大利和其他一些占领地的要求。这也使俄国特使加深了拿破仑信心不足的总印象。这个事后被拿破仑轻蔑地嘲笑为“黄毛小子”、十足的“轻浮之辈”,而当时在拿破仑面前显得十分傲慢的道戈路柯夫,实际上自己被拿破仑戏弄了,扮演了为拿破仑传达意图的可笑角色。经过一番表演与活动之后,拿破仑深信,联军一定会上圈套,决战即将到来。

战前部署

战役实际上是在1805年11月27日拉开序幕的。当时,俄奥联军的总兵力已达到8万6千人,其中俄军5万3千人,奥军3万3千人,共有火炮350门。根据总司令部的决定,联军将这些兵力分成5路纵队,从奥洛穆茨附近的阵地出发,逐次向东南开进,在布尔诺以东的奥斯特里茨镇及其西南一线展开。12月1日,联军到达战场,迅速占领了普拉岑高地,并作好了全面进攻的准备。

俄奥进攻计划

俄奥联军的进攻计划,是由联军参谋长魏洛特尔将军制定的。他制定计划的出发点是:法军已经基本上失去了进攻能力,不久就将向维也纳撤退。基于这个判断,计划规定:使用一部兵力牵制法军的北翼,而以总兵力的五分之三放在南翼,预计在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突破对方的防御,尔后迂回法军的右侧,切断通往维也纳的退路,将所有法军聚歼于布尔诺以南和以东地区。

法军方面

法军方面,为了赢得决战,拿破仑决定把所有能够调拢来的部队都集中起来。他当时的决策是:将原来派往西面监视费迪南大公残部的第1军,和派往布拉迪斯拉发担任大军右翼警戒的第3军,立即调上前线,限令它们在两天之内赶到布尔诺附近。这样,除了继续留守维也纳的第8军,保卫后方交通线的第7军,以及在南部地区对意大利方向进行警戒的第2、第6军外,他把其余的6个军即近卫军、骑兵军和第1、3、4、5军,迅速地集中到了布尔诺地区,使得法军的总兵力达到了7万3千人,并拥有250门火炮。拿破仑集中这些兵力,是尽了最大力量的。但与他当面的俄奥联军相比,仍然居于明显劣势。不过,就联军方面来说,他们完全没有估计到拿破仑的兵力会有这么强大,而认为当面的法军最多不过5、6万人。

拿破仑把他的战场选在布尔诺以东地区,对于尔后夺取胜利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早在法军向北追击俄军时,拿破仑随军来到这里,他立即发现,这一带地形良好,是一个理想的战场。他当时就同周围的将领说道,他要在这里打一仗。据说,拿破仑每到一地方都非常注意周围的地形。这一习惯使他在作战中获益不少。他曾对人说过,凡能对自己有利的地方,都要加以研究,因为说不定将来会在那里打仗,会要占领那个地方。所以,选择有利战场,是拿破仑作战中的一大特点。

法军构筑工事

法军进到布尔诺后,立即在该城以东地区构筑工事,摆成防御架势。该地区所以便于防御,是因为地形比较有利。它的北缘是一条大道,由布尔诺通往一个名叫奥斯特里茨的小镇;西面有一条直贯南北的河流,叫哥尔德巴赫河;东面也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叫劳斯尼兹河,该河再向西南延伸,叫做利塔瓦河,然后与西面的哥尔德巴赫河汇合。在两河汇合处形成了一个沼泽地带,汇成几个湖泊,其中比较大的有扎钱湖和莫尼茨湖,构成战场南面的天然障碍。位于这三条河之间的三角地区,北面比较平坦,中间地势突起,形成一个小高原,其突出的顶部叫普拉岑高地。占领这个高地,就能观察和控制周围的广大地段。在普拉岑高地与南面沼泽地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总之,普拉岑高地在这个防御地区内是一个可以影响全局的要害地点。

孤注一掷

拿破仑决心孤注一掷。在俄奥联军向前开进和占领阵地的过程中,他不断分析对方的部署和意图,为创造进行反击的条件,故意示弱于敌,引诱敌军来攻,在果断地决定放弃普拉岑高地之后,还命令法军继续后撤。因此,法军于12月1日全部退到了战场西缘的哥尔德巴赫河一线。随后的战斗表明,拿破仑这一招使得沙皇中计,联军因为轻易地丢弃了已经占领的普拉岑高地而加速了自己的失败。

拿破仑所以这样作,其主要意图是:首先引诱敌人把主攻方向指向法军防御薄弱的南翼,即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的地段;然后,乘俄奥联军主力南移而中间空虚之机,集中法军主力在中段进行反击,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该地区的要点普拉岑高地;尔后,向南。

法军相应部署

为了实现这一意图,法军作了如下部署:所有部队展开在大约10公里的地段上组织防御。防线北起布尔诺与奥斯特利茨之间的乡村大道,南至扎钱湖北缘的特尔尼兹村。整个防线分为南北两段,各为五公里正面。在北段的第一线上,配置了拉纳的第5军和贝尔纳多特的第1军,而在两个军侧后方约一公里的地方,也就是北段的第二线上,隐蔽地配置着缪拉的骑兵军和拿破仑的近卫军,此外,还有一个作为预备队的师和法军的大本营。因为有河谷,有丘陵地的遮蔽,第二线部队的配置情况,即使站在普拉岑高地的最高处也观察不到。在南段的第一线上,只配置了苏尔特的第4军。这个防御地段恰好面对着河对岸的普拉岑高地。而在该军右侧后方约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叫雷吉恩的寺院,达武的第3军隐蔽在那里,作为南段的后备部队。这个部署说明,苏尔特和达武2个军的任务将是很重的。他们要像斗牛士那样,用手中的红布把联军引向自己,同时又要保证,不能使敌人突贯整个防御。

兵力对比

从当时整个兵力对比来看,法军仍然居于劣势地位,可是,经过双方的具体部署,局部地区的兵力情况就有明显的变化。在南翼法军仅以一万多人牵制着联军四万多人,而在北翼,法军则集中了约六万人去对付联军的四万多人。法军在局部上形成了优势。

在此以前,拿破仑还从来没有就战术程序向部队发布命令的习惯,因为业已证明标准的法军战斗训练,完全适应与奥军进行的战斗。然而现在,他们要对付的却是俄国人,俄军在突击行动中往往成密集纵队,挥舞而较少发挥火力。这是传统的俄国打法,源出于苏沃洛夫的教条。为了在肉搏之前先摧毁俄军的密集队形,拿破仑认为法军步兵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火力,同时还应保持坚强的团结以对付俄军的冲击。11月26日,法军参谋长贝尔蒂埃元帅向各军军长下达了下述指示:

皇上要我转告诸位元帅,在对待俄国人时只要有可能,请采取以下战斗序列:

每个旅的第一团应成横队展开,第二团则保持密集的连纵队。第二团的第一营在右,位于第一团第一营的后方。第二团的第二营在左,位于第一团第二营的后方。炮兵置于前面两个营之间的间隙中,在两翼也应布置若兵。如果某师有五个团,则第五团应留作预备队,置于后部一百码处。在每旅后面,都应有一个骑兵中队或至少一支骑兵队,以便在敌人溃败时穿过间隙实施追击,并对付哥萨克骑兵。

采用这种战斗序列,你们既能以展开火力痛击敌人,又可以保持密集纵队应付敌之突击。

战役进程

为诱使俄奥军队加速发起进攻,拿破仑主动放弃利于防守的普拉岑高地,俄奥军队将此举误判为法军惧战退缩。于是,联军决定在奥斯特里茨地域展开,并于12月2日对法军发起进攻。

早上7时左右,俄、奥军各自排成密集的队形,展开在大约12公里的正面上,同时向法军发起了进攻。

在战线南段,实施进攻的联军主力发展非常顺利。由于在兵力上占有大约4:1的优势,他们迅速攻克了位于哥尔德巴赫河东岸的特尔尼兹村,进到了西岸的佐克尔尼兹村,迫使法军逐渐向后退却。按照拿破仑的计划.战斗开始以后,就是要把联军主力牵制在南段,一旦出现机会,则在中段给以决定性的一击。但是,战斗的进程出乎拿破仑的意料,联军进攻猛烈,以致很快突到了哥尔德巴赫河西岸。

为了制止俄奥联军向南段法军的侧后实行迂回,稳定防御阵势,同时也吸引更多的联军投入这个方向,拿破仑命令,配置在该段第二线的第3军迅速投入战斗,从西南方向突击敌人的左侧后方。由于法军的新锐力量突然实施猛烈的反击,已经渡过哥尔德巴赫河的联军,被迫向河的东岸撤退。

对于联军来说,南翼的进攻遭受一点挫折,进到佐克尔尼兹村的部队暂时撤了回来,完全是无关大局的情况。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对此是理解的。当时,库图佐夫尽管事实上已被剥夺了指挥权,但他仍带领一个军的兵力,稳坐在普拉岑高地,静观战局的进一步发展,等到了关键时刻再把这支部队拿上去。可是,刚愎自用的沙皇却已按捺不住。他看到联军主力的攻击受挫,进攻部队开始出现后退现象,没有征求库图佐夫的意见,便命令占领普拉岑高地上的这个军放弃阵地,前去增援南翼的联军。他的目的是要保障南翼联军右翼和侧后的安全,同时增强那里的攻击能力。殊不知这样一来,便自己把联军的整个部署给打乱了。

拿破仑一直在等待的时机终于来到。上午9时左右,他透过逐渐消散的晨雾,看到俄军正自动撤离普拉岑高地,于是立即命令第4军以其左翼2个师转入进攻,迅速从普拉岑高地北侧攻占该高地。尽管该军的另一个师正协同右邻第3军,抗击着联军的主力,兵力并不雄厚,但由于俄军已经撤出阵地,因而进展顺利,只经过短暂的战斗就占领了这一要点。

普拉岑高地一经失守,亚历山大随即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策,因而在库图佐夫的协助下,下令将所有的预备队调上来,企图重新夺回这一高地。这样一来,在高地附近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双方的骑兵进行了非常猛烈的冲杀。在反复争夺中,俄军曾经一度重新登上高地,但在法国近卫军的轻骑兵及时赶到时,又被迫退了下来。尔后,俄军再一次投入骑兵,再一次进行猛烈反扑。眼看法军又有可能被压回来。正在千钧一发之际,贝西埃率领近卫军的一部分重骑兵赶到,并且从俄军的侧翼猛冲过来,致使俄军阵脚大乱。

这样,俄军连续四次进行了猛烈反击,结果都被法军打退,到中午11时左右,即经过2小时的拉锯战以后,俄军终于再也无力对普拉岑高地进行反击了。紧接着,法军转入进攻,把俄奥联军从阵地中央切开,使他们分为互相不能策应的南北两个部分。位于南面的联军主力,完全暴露在占领普拉岑高地的法力之下。

与此同时,在北段进行的战斗也是非常激烈的。法军的第5军和第1军在缪拉的骑兵军的配合下,顽强地打退了联军两个军的多次冲击,稳稳地坚守着阵地。而在削弱了联军的进攻能力以后,缪拉的骑兵军和拉纳的第5军果断地进行了反击,把北面的联军赶回到了奥斯特里茨。

联军在整个战线的中部和北部都被法军彻底击溃了。只有在南部的主力,还被法军第3军和第4军的一部分兵力牵制着,正处在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在孤立突出的不利态势中。其左翼是沼泽地和湖泊,右翼和侧后受到占领普拉岑高地的法军的威胁,处境更是危急。拿破仑极其敏锐地发现并迅速利用了这一有利时机。他在占稳普拉岑高地以后,很快把火炮调了上去,用以支援法军的全线反攻。

拿破仑指挥法军主力对联军南翼3个军的翼侧和侧后实施了最后的突击。法军呼喊着从高地的斜坡横扫下去。面对这一无法抵挡的洪流,联军很快就溃散了。只有少数人逃往布尔诺方向,大部分被压缩到了扎钱湖和莫尼茨湖之间的沼泽地带。这些人员当中,得路逃生的不多。他们被赶到了刚刚结冰的湖面上,人马车炮,拥挤不堪;而在这时,普拉岑高地上的法军炮兵,开始向湖面进行猛烈轰击。顷刻之间,冰碎炮翻,人员纷纷落水,据说有几千人葬身湖底了。在这样完全被动挨打的情况下,联军士兵无可奈何,纷纷地放下武器,当了俘虏。

联军惨败的局面已经非常明朗了。整个联军的溃散势不可挡。就连弗兰西斯和亚历山大的侍从人员,也都顾不得皇上的安危而把两位至尊丢在路上,各自去逃性命。也许可以说,是冬天短暂的白昼救了两位皇帝的性命,使他们侥幸地逃出了法军的包围。在激战中,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负了伤,差一点当了法军的俘虏。

下午4点30分,天降小雪。拿破仑策马巡视战场,奥斯特里茨战役以法军的辉煌胜利告终。

梅西和C罗相比谁更幸运?

以前网络流传着一段话“梅西不努力,C罗无天赋”,影响了所有人的判断和错觉。早在2019年4月左右,马卡报采访了皇马明宿.古蒂(绰号金狼),当媒体问及到梅罗的话题时,金狼这样评价:“非常欣赏C罗和梅西,他们都是球场上最理想的搭档,其中梅西天赋更高,C罗更像进球机器”。然而金狼的这段采访,一时引发了欧洲球迷的热议。回顾过往,媒体的评价总是将梅罗这样转意引申着。

天赋论和勤奋说在现代足球是一个伪命题

职业生涯初期惊艳球场的球员不在少数 。如:国米时期的阿德里亚诺甚至一度被冠以罗纳尔多的接班人,多特时期的登贝莱.格策,国米的巴洛特利,皇马时期的罗比尼奥,还有和年少梅西同样出色的博杨等,但他们却没有始终若一。都很难像梅罗一如既往的保持高质量竞技状态而经久不衰。

所以对于梅罗两位传奇而言,天赋不会单独存在,勤奋也不是唯一。作为足球巨星,后天的自律.坚持.勤奋和决心才能使天赋得以维续,激发更多的比赛灵感。这也是对梅罗最好的诠释。

回到楼主提问:↓↓↓↓↓↓↓↓↓↓↓↓

放眼世界足坛,在现代足球的对决中,在人才济济.新秀崛起的时代里…相比六获金球的梅西,相比五夺欧冠,斩欧冠三连冠的C罗,很难决定谁是这个时代的宠儿,因为… ~~~~~~~ 梅西和C罗同样幸运 ~~~~~~~

关于梅西和C罗,只能说他们谁更厉害。能够到这个位置的,运气不会差,实力自然更不会差。

梅西和C罗到底谁更厉害和伟大?这个话题无论谁来讨论,都难免主观。比如C罗的前队友和老熟人更加支持C罗,而梅西除了老熟人和前队友还得到世界上大部分足球从业者的认可。关于两人被吹捧的话题也不同,C罗更多的是从精神属性方面被高度评价,而梅西的优势则是球技、实力和时代统治力这样更偏向足球本身的因素。

在过去24小时内,好几位老熟人都以原来的方式吹捧C罗,前队友哈格里夫斯表示C罗擅长发现队友的优势,前队友吉格斯表示C罗通过自己的表现让自己获得饮食特权,前队友努诺·戈麦斯认为C罗很好适应了意甲进攻空间小的局限。至于梅西,除了迪巴拉表示他质变巴萨、埃托奥认为梅西只有踢到70岁才能满足球迷和斯托伊奇科夫表示梅西是一个神话外,还有两个另类的支持者,他们靠 历史 和科学说话,非常客观。

这两个支持者都不是足球从业者,而是机构和数据。第一位是资深数据分析机构WhoScored,他们综合了20套标准计算出过去十年的单场平均得分,结果梅西以8.6分完爆8.3分的C罗。为什么只差0.3分,却是梅西完爆C罗呢?因为数据证明,C罗最好的表现就是梅西最差的表现,他只有在2013-2014赛季跟梅西持平而已,其他九个赛季都不如梅西。另外,梅西的满分场次已经创造了 历史 纪录,从数量上也碾压C罗。

WhoScored的评分非常靠谱,所以在世界足坛最具权威,被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的无数评委当成标准来参考。梅西当然没有给任何好处费,但他在很多场次就算没有进球也得到满分,这是因为梅西在进球荒的时候还能通过助攻和传球制造大规模杀伤,这点是C罗没办法相提并论的。所以有句老话说得好,“C罗只能扮演C罗不能扮演梅西,梅西既能扮演梅西又能扮演C罗”。

除了WhoScored评分,另一项客观标准也在证明,梅西强于C罗,甚至是远超C罗处在 历史 独一档的地位上。这项客观标准来自鲁汶大学,由一位权威教授杰西·戴维斯和他的团队通过超级电脑大数据分析后得出来的结论:“梅西在一场比赛中的动作表现与作用,比C罗强得多”。

可能有球迷会质疑这个鲁汶大学是什么鬼?千万别查阅它,因为你会被鲁汶大学的影响力吓到的——鲁汶大学:是比利时非常著名的最高学府!位列欧洲十大名校行列!被认证为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50强!欧洲 历史 最悠久且最有权威最受尊敬的大学之一!是享誉世界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等等。关于鲁汶大学的含金量,互联网上科普太多了。这样的高等学府的大学教授通过超级电脑分析出来的结果,非常正确,且具有科学意义。

这样一所高端大学是通过什么方式分析出梅西比C罗更强甚至独一档的呢?他们指出不能只靠进球来评价一个球员的标准,否则中场和后卫就太吃亏了,而且吃饼型前锋比全能型球星数据更好看,所以给出的指标是动作效率。这位大学教授这样解读他们提出公式的运算体系,“我们的模型会分析每个动作,射门、传球、带球、铲球,并评估每个动作的价值。”他们只是统计梅西和C罗,而且在两人的巅峰期,即2013-2018年这个时间段。

结果显示,梅西的动作效率得分为1.21,而C罗只有不到球王的一半:0.61。或许有球迷看不懂这个数据,所以翻译过来就是,梅西在比赛中的大部分动作都是有效能帮助球队赢球的,而C罗相比于梅西要进行太多无用功了。参与分析的团队成员表示,梅西是在2015年-2016年拉开跟C罗的差距。最后,这个团队负责人补充说明,梅西的动作价值大幅度领先同行,不仅变化丰富,而且有非常高的价值。

科学都证明,梅西比C罗更强。第三任球王兼 历史 第一人,实至名归!

都挺幸运的

我觉得是梅西,一直在巴萨,巴萨是以他为中心建队的,享受国王级待遇。而C罗经历的球队多,付出的一定更多!

二人各有各的幸运,也各有各的不幸,幸运是能看见的履历,而在不幸方面,C罗更多体现在明处,梅西则是一种潜移默化。

梅西在最适合涨球的年龄去了最适合他风格的拉玛西亚,这一点非常重要。伊卡尔迪在拉玛西亚干得也很出色,但就是因为风格问题19岁便被巴萨抛弃了。

C罗在他关键的成长期遇见了弗格森,无疑是他一生最幸运的事,他在弗爵的精心雕琢下,摈弃了华而不实的骚活,将射门和无球跑位磨炼至化境。

梅西生存在最合适他的巴萨,初期有侠肝义胆的小罗提携,大智慧的里杰卡尔德耐心培育,没有重蹈法布雷加斯被拔苗助长的悲剧。彼时的小法,名望远超梅罗之上。

当梅西进入巅峰期的时候,小罗又恰好步入沦陷,然后桀骜不驯的埃托奥对抗瓜迪奥拉自毁巴萨前程,梅西成了巴萨攻击端的擎天柱,头顶上没有了可以凌驾于他的强者。

伊布、比利亚、佩德罗、博扬、内马尔,头顶上都有个梅西。

国家队方面,C罗崛起时葡萄牙黄金一代进入暮年,他打压掉西芒从此拿下话语权。梅西则遭遇老将把持的阿根廷,以贝隆、德米凯利斯、海因策为首的老将不愿承认梅西的核心地位。

C罗的不幸主要是在人生经历上,家境一般,乡下口音遭排挤,少年丧父,在曼联被范尼和阿兰史密斯殴打,和鲁尼的矛盾。这些很不愉快的经历不但让C罗在曼联没有朋友,也成就了他极端自负、只相信自己的性格。

C罗在曼联没有朋友,别相信报纸上那些场面话,有些人后来只是为了蹭他的热度,C罗本人从来没有说过希望回曼联,都是他的经纪人门德斯在借题造势。

C罗骨子里不相信任何人,包括弗格森,也包括他的妞。经历造就性格,C罗极度好强,敢怼天怼地怼尤西比奥。

梅西不敢怼马拉多纳,10年世界杯惨败后媒体和巴萨保护了他。梅西有75%的加泰血统,又出身拉玛西亚,这让他在巴塞罗那被认同度非常高。

相对C罗,梅西性格温和,没蓄胡子之前始终一脸稚气,这会让身边人有一种保护欲望,从小罗里杰,到瓜帅普队。

最大的保护神是他的父亲。

一直在身边无微不至照顾梅西,相对于别的经纪人,梅老爸更能事事从儿子角度考虑问题。如果梅西的经纪人是拉伊奥拉或者门德斯,很难相信他们不会怂恿梅西离开巴萨,从而自己获取巨额转会佣金。

梅老爸能力很强,梅西一直在他的保护中。这也许是梅西的幸运,也恰恰是他最大的不幸。

C罗足够狠,梅西不够坏!

C罗容易招黑,梅西被诟病缺乏领袖气质,这都是他们的性格使然。

我无法判断这到底是他们的幸运还是不幸,但性格永远是硬币的正反两个面,缺一不可。如果C罗不是狂傲自负,如果梅西在场上睚眦必报高声断喝,那么,C罗不再是C罗,梅西也不再是梅西。

性格铸就人生,梅罗绝代双骄因性格幸运抑或不幸,无从去拆解,但能和他们同处一个时代,亲眼见证绝代双骄君临天下,却是我们球迷天之大幸。

梅西更幸运吧。没有巴萨个头都不高

送分题吧,梅西别说和C罗比, 历史 上都算是最幸运的球员了。

梅西:

1)出道巴萨梦之队,小罗为核心先躺赢一个欧冠。此后巅峰期身边世界杯冠军中场哈白布辅佐(没有梅西哈白布国家队轻松完成了世界杯+欧洲杯三赛三连)阿根廷05-07世青赛连庄,正好是国家队身边十年队友(三大联赛金靴+欧冠助攻MVP)

2)巴萨背叛G14赢得了欧足联和国际足球的特殊照顾,布拉特和普拉蒂尼两位大佬亲自要求裁判双标,要特殊保护梅西。球队欧冠点红套餐加成,引导舆论给梅西金球(13年甚至直接改规则,结果梅西表现太不争气被C罗逆天改命)这样的待遇别说足球 历史 , 体育 史上都没有出现过。

C罗:

1)作为巴萨和梅西最大对手被国际足联和欧足联公开排挤刁难,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公开嘲讽C罗,同样在西甲受到的犯规尺度完全不同(C罗在西甲和意甲共8张红牌,其中很多是争议巨大的错判。最近的18年欧冠,C罗友善摸头杀红牌。按这个标准梅西边线外用球踢皇马球迷估计能赛季禁赛了)

2)国家队错过黄金一代,孤立无援。菲戈、鲁伊科斯塔黄金一代正好和C罗完美错过。国家队此前二十年进一次世界杯决赛圈,大赛0冠。一直到C罗35岁时,新一代B席尔瓦等球星才逐步成熟。

3)虽然为皇马五年四欧冠做出巨大贡献,可惜是前主席卡尔德隆买的,内部一直不被现任主席弗伦蒂诺待见。FP几次想把C罗的核心位置让给自己买的贝尔,可惜后者不争气。C罗在皇马队内无论从收入到舆论环境都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转会尤文后更是被FP使得盘外招把金球给了莫德里奇(金球奖前出现的多年前门事件重启,直接影响了评选,评选结束后又证据不足不了了之。不得不说这招很好用,13年里贝里的门事件也是如出一辙)

说起幸运这个话题,个人觉得能够见证这两位近十多年来世界足坛最为顶级和优秀的球员的职业历程,作为球迷的我们才是最幸运的吧。

至于非要比较两个人谁更幸运,个人觉得他们一样幸运,他们都幸运拥有对方这么好的对手。虽然在公开场合,双方都否认自己会把另一方作为自己的对手,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多年来他们常常是在同一荣誉的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因为对方的存在,他们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时刻激励自己,不敢有松懈,正所谓亦敌亦友的感觉,古往今来,这样的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我们津津乐道的林丹和李宗伟当年的竞争也是一样。相对于许许多多其他的球员,他们的幸运还在于通过自身努力,极度的自律,加上自身的天赋,都获得了成功。

梅西是幸运的,在需要的时候遇到了巴萨,巴萨也是幸运的,在那个正确的时候正确的地点遇到了梅西。梅西的幸运还在于遇到了小罗、哈维、小白这样的队友。

C罗是幸运的,在曼联、皇马、尤文都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皇马也是幸运的,因为C罗的到来,使得其欧冠奖杯迅速增加,进入该项赛事荣誉殿堂的唯一的第一梯队。

有人说是梅西成就了巴萨,是皇马给了C罗平台,是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话有一定道理。梅西给人感觉的是天分、低调、努力;C罗给人的感觉是霸气、拼搏、不服输的斗志,两人各有千秋。

希望他们在职业生涯的后期还能继续为广大球迷贡献精彩的表演。

关于梅西和C罗,在我们90这一代的球迷的记忆里基本就是一代瑜亮,同时代的超级巨星,至于谁比谁更强,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应该也是各有所好,让我们来回顾下两位巨星的足球生涯,一起回顾下两位的精彩表现。

展露头角

2000年梅西被球探看中,加入著名的拉玛西亚训练营。

2003年16岁的梅西首次代表巴萨一线队出场。

2005年世青赛,梅西带领阿根廷队夺得世青赛冠军,自己荣获金秋奖和金靴奖。

2007年在对阵皇马的比赛中上演帽子戏法,从此,一代球王逐渐为人所知。

1996年C罗加入葡萄牙 体育 足球青训营。

2003年代表葡萄牙青年队参加土伦杯,并获得冠军。

2003年,以1224万英镑加盟曼联队。

2005年在对阵阿森纳的比赛中梅开二度,开始逐渐为人所知。

荣誉殿堂

梅西

2009欧洲足球先生(法国队报,金球奖)

2009世界足球先生、10、11、12、15年FIFA金球奖

2006、2009、2011、2015欧冠冠军

2009、2010、2011、2012、2015欧冠金靴

10次西甲冠军

2005年世青赛冠军、世青赛金球奖,金靴奖

2008北京奥运会男足冠军

2010、2012、2013西甲金靴奖/欧洲金靴奖

2014世界杯亚军、世界杯最佳球员

。。。

C罗

2008年、2013年、2014年、2016年、2017年 金球奖

世界足球先生(2008年、2016年、2017年)

欧洲金靴奖(2008年、2011年、2014年、2015年)

2004欧洲杯亚军,2006世界杯第四名

2016年欧洲杯冠军

。。。

对于梅西和C罗,想说的一点就是C罗在国家队层面更加成功,我想这里面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因素,这里想提一点自己觉得比较重要的,我觉得00年黄金一代对C罗的帮助特别大,04年欧洲杯和06年世界杯,菲戈,鲁伊科斯塔,保莱塔,戈麦斯等前辈向当时还青涩的C罗诠释了领袖的意义,正是有这些大哥的言传身教,C罗最终带领葡萄牙走上欧洲之巅,完成了前辈未完成的任务,反观梅西,国家队的成绩反而比较平淡,也许是期望太高导致压力太大,想说的是无需再证明什么,更多的是享受足球,不知不觉已经看他们踢球十余年了,转眼也已近退役的年龄,希望两位巨星能携手,在2年后的卡塔尔,为我们奉献精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