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球员动态

美国vs智利首发-智利对美国

迈克尔·布拉德利的参加比赛

美国vs智利首发-智利对美国

比赛日期比赛性质代表球队对手球队主客场比分胜负状态出场时间进球助攻得牌详情2015-07-14北美杯美国巴拿马  1:1  首发901-   2015-07-11北美杯美国海地  1:0  首发90--   2015-07-08北美杯美国洪都拉斯  2:1  首发90-1   2015-07-04友谊赛美国危地马拉  4:0  首发90--   2015-06-28美职多伦多华盛顿特区  0:0  首发90--   2015-06-25美职多伦多蒙特利尔撞  3:1  首发9011   2015-06-21美职多伦多纽约城  0:2  首发90--   2015-06-11友谊赛美国德国  2:1  首发90-1   2015-06-06友谊赛美国荷兰  4:3  首发90--   2015-05-31美职多伦多圣何塞地震  3:1  首发90--   2015-05-24美职多伦多波特兰伐木工  1:0  首发90--   2015-05-17美职多伦多新英格兰  1:1  首发901-   2015-05-11美职多伦多休斯敦  1:2  首发90--   2015-05-03美职多伦多费城联盟  1:0  首发90--   2015-04-27美职多伦多奥兰多城  2:0  首发90--   2015-04-19美职多伦多达拉斯  2:3  首发90--   2015-04-16友谊赛美国墨西哥  2:0  首发90-1   2015-04-05美职多伦多芝加哥火焰  2:3  首发90--   2015-04-01友谊赛美国瑞士  1:1  首发90--   2015-03-26友谊赛美国丹麦  2:3  首发90--   2015-03-15美职多伦多哥伦布全民  0:2  首发90--   2015-03-09美职多伦多温哥华白帽  3:1  首发90--   2015-02-09友谊赛美国巴拿马  2:0  首发901-   2015-01-29友谊赛美国智利  2:3  首发90--

智利车厘子和美国车厘子的区别

区别如下:

1、产地不同。智利车厘子,产地是来自于南美洲的智利;美国车厘子产地主要是来自于美国西北部。

2、口感不同。智利车厘子果实硬,口感脆度接近冬枣;美国车厘子口感细腻,肉质爽脆,味道纯粹浓郁,酸甜可口。

3、外观不同。智力车厘子色泽鲜红,外表圆润光滑,个大均匀,10-8g左右每颗。美国车厘子色泽暗红,外表光亮,个头大,10g左右每颗。

4、产出季节不同。智利车厘子产出季节是11月左右;美国车厘子产出季节是8-9月。

扩展资料

樱桃的食用价值

性能:味甘、酸,性微温。能益脾胃,滋养肝肾,涩精,止泻。

成分:含糖、枸椽酸、酒石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铁、钙、磷等成分。

用途:用于脾胃虚弱,少食腹泻,或脾胃阴伤,口舌干燥;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遗精;血虚,头晕心悸,面色不华,面部雀斑等顽固性斑类可起淡化作用。

百度百科-车厘子

什么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谁主导之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2011年11月10日,日本正式决定加入TPP谈判,而中国没有被邀请参与TPP谈判。

发展历程

2005年5月28日,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四国协议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签订并生效的经贸协议,成员之间彼此承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投资等领域相互给予优惠并加强合作。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税减免,即成员国90%的货物关税立刻免除,所有产品关税将在12年内免除。 协议采取开放的态度,欢迎任何APEC成员参与,非APEC成员也可以参与。该协议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自由贸易区。

2006年5月1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新西兰和新加坡生效,对智利和文莱生效的时间分别为2006年11月8日和2009年7月1日。

2008年2月美国宣布加入,并于当年3月、6月和9月就金融服务和投资议题举行了3轮谈判。

2008年9月,决定参与TPP谈判,并邀请澳大利亚、秘鲁等一同加入谈判。

2009年11月,美国正式提出扩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澳大利亚和秘鲁同意加入。美国借助TPP的已有协议,开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谈判。自此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更名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开始进入发展壮大阶段。 日本外相冈田克也在2009年的新加坡APEC会议期间曾表示,对于表明要加入TPP,日本对这个架构也有着浓厚兴趣,对此日本内部有比较大的争论。

2010年,马来西亚和越南也成为TPP谈判成员,使TPP成员数量扩大到9个。

2010年3月1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首轮谈判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参与谈判的共8个成员:美国、智利、秘鲁、越南、新加坡、新西兰、文莱和澳大利亚。此次谈判将涉及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电子商务、服务和知识产权等议题。美国较为强调的内容包括推动清洁能源等新兴行业的发展,促进其制造业、农业以及服务业的商品与服务出口,并强化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

2010年11月14日,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高峰会的闭幕当天,与会九国同意的提案,将于2011年11月的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高峰会完成并宣布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纲要。

2011年11月11日,日本首相宣布加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

2012年10月8日,墨西哥经济部宣布,墨西哥已完成相关手续,正式成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第十个成员国。墨西哥经济部指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有国际影响力的贸易组织,加入该协定为墨参与亚太地区经济事务提供了平台,为墨西哥出口打开了新的机遇之门,也有利于发挥墨西哥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作用。

2012年10月9日,加拿大遗产部长莫尔(James Moore)代表国际贸易部长法斯特在温哥华宣布,加正式加入《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定》(TPP)。

2013年3月15日,日本首相正式宣布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安倍表示,参加TPP谈判符合日本的利益,但可能会对农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希望能够得到理解。

美国主导

通过TPP全面介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

第一,阻止亚洲形成统一的贸易集团,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

亚洲是美国战略利益的核心区域之一,除了在政治、军事上占据主导地位。美国还要在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以便巩固其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就区域经济合作而言,阻止亚洲形成统一的贸易集团是美国贸易政策的重要目标。美国学者认为亚洲形成一个将美国排除在外的贸易集团对美国不利。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计,一个没有美国参与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可能使美国公司的年出口至少损失250亿美元,或者约20万个高薪岗位。美国通过TPP谈判,可以避免自身被排除在亚洲尤其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之外,从而可以获得现实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战略利益。

第二,全面介入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确保其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

2010年1月1日,有19亿人口和6万亿美元GDP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虽然,名义上是东盟主导整个东亚一体化进程,但是,中国的影响力始终是美国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国地位的提升,美国在亚洲的经贸影响力相应衰落,如果任由亚洲形成将美国排除在外诸多优惠贸易协议,那么美国出口企业和整体经济将会因此受到损害(Myron Brilliant,2009)。美国通过TPP谈判可以对中国东盟FTA起到制衡作用,削弱中国经济在该区域的影响力,确保其东亚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

第三,重塑并主导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稀释中、日等国的区域影响力

近年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明显加快,形成了“10+1”、“10+3”、“10+6”(东亚峰会,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经贸合作机制。美国在该区域的贸易份额持续减少,有可能被排除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之外。

在此背景下,美国认识到亚太区域对其国内经济的增长、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大国地位的巩固具有基础性作用。美国不想再当旁观者,要采取切实的行动成为亚太区域经济整合的领导者,与太平洋对岸的政府、企业和公众进行沟通、交流与融合。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打开新的市场空间,确保美国企业能够自由和公平地进入这些最具活力的出口市场。因此,美国调动一切行政、经济和外交资源全面主导TPP谈判,打破亚太原有的区域经济整合节奏。通过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介入,进一步稀释中、日等大国的区域经济和政治影响力。

开创并主导21世纪贸易协议的新标准

第一,TPP将打破传统FTA模式,达成无例外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

一般FTA谈判都涉及很多例外,包括产品和服务的例外,而TPP协议在这方面比较激进,试图打破传统FTA模式,创立新的FTA模式,制定高标准的贸易协议,使其成为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典范。

其实,FTA模式的创新问题,在近年来的美国贸易政策中已经有所反映。例如,2008年12月,美国著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院的贸易政策研究小组,给当选总统和第111届国会递交了一份贸易政策建议《A New Trade Policy for theUnited States》,在谈到美国的FTA战略时,指出可以与中国、巴西甚至印度开展对话,但是不能按照传统的FTA模式去谈判,应该专注于基础服务业、能源和环境问题的谈判。

而此次美国高调参与TPP谈判,目的就是与TPP成员达成新型的自由贸易协议。该协议将无一例外地涵盖所有产品和服务。规则透明度是TPP谈判的优先关注点。亚太经济体之间规则和标准的差异为贸易和投资带来了很大障碍。增加规则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能够确保贸易商、投资者和消费者获得TPP协议带来的潜在好处。

第二,贸易协议新标准将更加关注工人和环境问题。

原有的贸易协议标准已经在国内引起强烈的政治冲突。由于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严重,很多民主党议员将责任归咎于过去的自由贸易协议。面对国内的反对声音,表示,与先前的协议相比,TPP协议将对美国的工人和环境提供更强大的保护。跨太平洋伙伴协议谈判目的之一就是开创21世纪贸易协议的新标准:更加关注工人、中小企业、农民和环境。

第三,高举自由和公平贸易旗帜,意在维护美国出口利益。

政府将履行贸易协议承诺。柯克作为贸易代表,负责清除不利于美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敦促贸易伙伴遵守劳工和环境标准,制裁伤害美国企业权益的行为。执行贸易协议,确保美国企业拥有自由和公平的市场准入机会。美国签署的贸易协议有利于美国的就业和企业,能够更好地保护工人权益和环境。

第四,在贸易协议中推行美国的全球价值观。

通过TPP谈判,提升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在与政府、企业和公众沟通、交流与融合的同时,推行美国的全球价值观。

为“五年出口倍增计划”提供战略保障

美国提出出口五年内翻番,意味着出口年增幅要在15%以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是“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四大战略支柱之一。通过TPP谈判将美国未来出口战略的重心锁定在亚太地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有19.3亿人口和5.7万亿美元的GDP,是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GDP年增速高达8% (见表1)。广阔的市场前景为美国出口倍增计划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四、对美国FTA战略进行调整和重新布局

布什政府出于战略或策略的考虑,搁置了区域贸易协议谈判进程。奥巳马政府改变了这种做法,认为履行与哥伦比亚、韩国的贸易协议,能够为美国带来30万的就业岗位。国会应该尽快批准这三个自由贸易协议。

而且,开始全力推进TPP谈判进程,试图通过设立新型的区域贸易协议,使美国企业快捷、便利、无障碍地进入亚太地区,扩大出口、增加国内就业,拉动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进而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举措

中国的对策

将TPP当作亚太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契机

TPP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美国借此可以提升与亚太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关系,创造出一个适合21世纪经济发展趋势的高标准区域经济合作平台。该平台涉及的经济体将占据全球一半的GDP和40%的贸易份额。这是一次巨大的机遇,中国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在亚太区域整合中发挥与自身实力相对称的作用。TPP是高标准的贸易协议,包括所有货物、服务和农产品贸易,可以作为推动APEC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动力,有可能成为亚太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基础。对于这一趋势,中国应该提前有所觉察和准备。

对美国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权保持谨慎

美国作为世界的“领袖”担心被排除在东亚区域一体化之外,因此积极与新加坡和韩国签署FTA,与泰国和马拉西亚积极进行FTA谈判。亚太区域经济整合的进程中需要主导力量的出现,美国以其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试图主导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主导权的问题上,中国无法直接与之抗衡。可以借助美国的力量,打开亚太市场,为中国出口企业开创更加便利的国际市场环境。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参与TPP谈判

亚太区域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和区域贸易协议,各个协议具有不同的优惠待遇和原产地规则, “意大利面条碗”现象日益显现出来(就像碗里的意大利面条,一根根地绞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本来是促进自由贸易的FTA协议,反而成了进一步贸易自由化的障碍。通过谈判将亚太区域贸易协议整合成统一的TPP,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区域内FTA的复杂和重叠。

中国前期可以密切跟踪研究TPP谈判议题和进程,根据世界经济形势、国际政治格局,权衡自身综合利益以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参与到TPP谈判中来。可以采取列席或者观察员的方式参与协商,待到时机成熟可以全面参与。如果WTO多哈回合谈判继续停止、TPP谈判进展十分顺利、中国台湾要求与其他经济体进行FTA谈判的舆论压力越来越大,中国可以果断加入TPP谈判,推动TPP成为亚太自由贸易区。不过从当前发展形势来看,美国并没有明确提出要中国参与,可见其具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虑。

加快与东亚经济体实质性区域经贸合作进程

当前中国正在逐步履行WTO的承诺,多哈回合的谈判进程短期内不是中国的最优先关注点。中国仍然需要将更多精力用在区域经济合作领域,尤其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领域。虽然东亚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效益并不大,但是其政治和安全影响力却很大,涉及美国与中国和日本争夺该地区的领导权。

中国需要加快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巩固中国与东盟、智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贸合作关系,在主要领域进行实质性合作。中国希望与日本和韩国签署FTA,韩国态度比较积极,日本的反应比较冷漠。为此,中国可以先重点巩固与东盟和韩国的经贸关系,引导日本与中国进行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并以此为突破口,加快与东亚经济体实质性区域经贸合作进程。

制定应对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贸易壁垒的预案

美国希望通过TPP谈判,将其打造成一个21世纪贸易协议的标准模式。其实质是想继续主导新时期全球贸易规则,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成本增大的情况下,转而依靠区域贸易协议,将其主张的多边贸易议题先行纳入到区域贸易协议谈判中来。可以预见,无论是在多边还是区域层面,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议题的谈判将会加快。中国应该制定自己的谈判预案,制定切实的应对措施。未来中国企业将会面临来自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的冲击。中国应该在国际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制定中发挥作用,体现自身利益,否则将会陷入被动局面。

在产业层面上做好准备:发展绿色制造业,提升现代服务业

美国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多哈回合无法满足美国对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问题的关注,那么美国将会借助TPP来推行这些标准。加之美国国内已经开始实行绿色制造业计划,有可能出台针对中国的绿色环境贸易措施。中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发展绿色制造业。

TPP协议达成将促使服务业的自由化进程将加快。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贸易政策委员会举行的TPP谈判征求意见会议上,美国服务业联合会(Coalition of Service In-dustries,CSI)提出服务业应该是TPP谈判的重点。因为美国服务业占据GDP的80%,吸纳了80%的就业人口。在TPP谈判中美国应该重点关注快递服务、金融服务、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电讯服务、视听服务、知识产权和能源服务等服务部门的市场准人、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问题。中国应该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大国博弈提供坚实的国内产业支撑。

与美国进行新兴战略性产业合作

美国曾经并且仍然拥有生产效率最高的制造业,曾经制定过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措施。正在制定激励清洁能源设备制造业的措施。这是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新兴行业。中国可以借助美国发展绿色制造业的契机,在技术层面进行合作,减少贸易摩擦。为清洁能源工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打下基础。可以在以下领域进行产业合作:风力发电、太阳能等能够产生能源的技术;电池、职能电网等能够储存和输送新能源的技术;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碳捕获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等。

对中国台湾加入TPP的问题早作应对预案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市场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两个层面。市场一体化包括货物、服务、知识产权、与贸易有关的投资以及人员流动等。制度一体化包括政府之间的制度合作与政策协调。签署FTA不仅仅是出于经济和贸易的目的,而且还包括地区安全和区域平衡的战略考虑。

东亚区域一体化为中国提供了参与东亚经济合作的机会,客观上也起到了缩小台湾在国际上进行政治经济操作的空间(Lampton,2008)0 Kawai and WiWaraja (2008)通过GTAP模型计算发现,中国台湾被排除在东亚区域一体化之外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从政治和战略层面来看,中国台湾将FTA作为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重要途径,特别积极主动的要求参与TPP谈判。考虑到中国台湾是APEC成员,从法理和舆论上无法阻止其加入TPP。而且,中国台湾已经将主要的精力和资源放在了参与FTA谈判的理论研究、政策博弈和国际舆论宣传方面,试图采取系统性的方案,解决自身参与包括TPP在内的区域贸易协议谈判问题。

大陆可以主张FTA是主权国之间的协议,台湾无权单独与其他经济体进行双边FTA谈判。台湾可以借鉴香港和澳门的模式,参与CEPA谈判(台湾不接受)。短期内比较现实的选择是要求两岸先签署并履行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在此框架内共同协商参与TPP谈判以及亚太区域经济整合的问题。

长远来看,可以将ECFA发展成为两岸共同市场,以两岸共同市场的名义与其他经济体签署FTA,也就是说其他经济体要想与台湾谈FTA,必须与两岸共同市场谈,不能单独与台湾进行FTA谈判。这样一来既发挥了FTA的经济功能,又可以避免台湾以FTA之名进行国际政治操作的可能,从而实现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相互促进和良性互动。

TPP构建危机后全球信用体系以及中国的危机

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世界信用体系造成了颠覆性的破坏,货币问题是国家金融信用问题,债务问题也是国家信用问题,社会保障泛滥还是一个国家的社会信用问题,在危机后原有的世界信用体系难以维持,美国急需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新的危机后信用体系。

对此,笔者认为TPP更关键的战略意图就是建立危机后新的全球信用体系。美国希望TPP成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美国借此可以提升与亚太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关系,创造出一个美国主导的适合21世纪经济发展趋势的高标准区域经济合作平台。该平台涉及的经济体将占据全球一半的GDP和40%的贸易份额,即便是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TPP国家的GDP也占到全球GDP的1/3。

从表面上看,美国主导TPP的目的之一,是将亚洲尤其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纳入到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来,从而制衡中、日、韩等区域大国的经济影响力。但是,考虑到日韩与美国之间的紧密政治关系,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此次主要是针对中国,意在削弱中国的区域经济影响力。

笔者认为,针对中国只是美国的战术目标之一,美国积极推进TPP的根本战略目标,就是在摆脱危机的过程中,保持和扩大自己的资源版图,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重新构建危机后的信用体系,达到在危机后重新瓜分世界资源和财富的目的,继续持保持美国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

从TPP的金融开放等协议,可以看到TPP建立的是一个以美元为主导的核心金融系统,以此来保障未来美元信用不发生坍塌,未来这些国家的金融资本将在TPP的框架下深度整合,从而互相绑定力量大增,这也是TPP协议对于金融等领域开放的规定比一般的国际贸易协议走得更远的原因。

以前世界各国对于自己的金融均视为核心利益,对外的开放都是有限的。因此TPP整合各国的金融就成了关键问题。有人认为,TPP出台就是为了遏制中国,但问题来了:如果美国成功遏制了中国,中国经济垮了,中国哪里有那么多钱进口美国产品?失去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美国制造业的出口又在哪里?

美国能够向中国大量出口的前提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有足够的购买力来进口美国的商品。所以,美国当前的战略是绝不是放手中国崛起,也不是搞垮中国,而是抑制中国的崛起,保持“世界工厂”的低端制造业地位,继续为西方打工。因此TPP的作用更关键的在于要把中国出口的产品价格压制在低位,压低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美国就要降低对于中国世界工厂的依赖,即便是现在中国的出口产品利润很低,但是如果形成对于中国制造的依赖,中国产品的利润提升是迟早的事情。更进一步的是,中国企业的利润可能很低,但是在中国的工资处于上涨周期,如此一来,进出口博弈的不只是企业的利润和收入,更大的部分是本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本国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也是重要的部分,在创造的价值分配里面,中国的工资增长才是关键,涨出来的工资在国际贸易当中是要西方买单的。

因此美国建立TPP,是在高端制造业上与日韩结盟压制中国的产业升级和产业附加值的提高;在低端上扶持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以他们的低人力成本压低中国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而澳大利亚、智利、加拿大等国拥有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最需要的金属矿产资源。石油紧缺是世界各国都类似的,有色金属和铁矿石等的紧缺却是中国特色,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必然的结果。

综上,美国主导的TPP在资源上对于中国的控制也是有特色的,这些因素通过TPP整合,是要在整体上控制中国的根本信用,也就是中国产业的劳动力收入水平和金融能力,把中国控制到“血汗工厂”的水平,从而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

美国主导TPP,在亚太区域上看是针对中国,放到全球上来看也是对付德国和俄罗斯的手段。俄罗斯有丰富的资源,德国有过人的制造业。在欧洲衰落以后,欧洲留下的经济空间是要被人填补的,从当前趋势来看,这个空间的得利者很可能是德国;而金融危机以来大宗商品的暴涨使俄罗斯成为得利者。因此,美国强势主导TPP的野心,不仅仅在亚太遏制中国,而是在世界范围内,遏制所有最强的对手,建立危机后全球的信用新秩序。

在TPP中关于环境的约定也是重要的方面。环境保护已是全球性的重要课题,环境也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信用体系,甚至有人提出以碳交易为背景建立碳本位,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等。在这个议题里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欧洲人,其集大成者就是美国拒绝加入的《京都议定书》。而TPP的建立和未来对于环境问题的讨论,很可能将架空《京都议定书》,等于是借助TPP建立一套新的环境信用体系的。其中关于环保的协定,其愿景是要抗衡欧洲主导的以碳排放为主的环保信用体系。TPP把日本拉进来,日本在环保等问题上的立场也必须符合TPP的要求,也就是要与美国的立场保持一致了,这样与欧洲抗衡的太平洋环保体系就可以建立起来。未来人们可以看到世界围绕环保信用的大博弈。

TPP这个信用体系建立起来后,不但是要架空原有的APEC这样松散的区域性组织,还要在环保问题上架空欧洲主导的绿色力量和《京都议定书》,还要与欧盟、俄罗斯、中国等整个欧亚大陆国家竞争,因此认识TPP,要站在全球高度来认识,这是美国的一个全球战略而不是简单的区域性战略,是美国在危机后继续主导全球新信用体系的雏形,在这个信用体系下进行全球财富和资源的再分配。对此中国应当有更深入的认识,应当早日着手建立应对的长期战略。

智利政变的结果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2000年11月13日公布了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有关智利 70年代初期政局的解密文件从这次的解密文件中可以看出,美国情报机构在智利 1973年发生的推翻民选总统阿连德的军事政变中曾秘密资助了政变的发动者皮诺切特。 据这些解密文件显示,美国在智利 1973年9月11日军事政变的前3周,决定拿出100万美元作为反对阿连德势力的活动资金。 也正是由于美国情报机构的介入才导致了一场流血政变 ,阿连德本人最后也自杀。

而在此前不久,美国中情局也在国会授权下先后两次解密了关于美国在智利 70年代政坛动荡中的所作所为。 截止目前最先解密的一批文件内容曾显示,皮诺切特执政时期智利秘密警察机构DINA的头目曼纽尔·康特雷拉斯曾在1974年至1977年期间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机密情报,美方曾为此于1975年向他支付了一次性酬金。 而康特雷拉斯也正是在皮诺切特1973年发动血腥军事政变后的第二年开始为美国中情局效劳的。 1973年,皮诺切特推翻了当时的民选总统后上台执政,在随后的5年时间里,康特雷拉斯迅速成为皮诺切特的亲信人物,并担任了智利国家安全部门***,正可谓是位高权重。 有媒体形容,他在智利的地位和人们对他的惧怕程度仅次于当时的总统皮诺切特。 1976年,康特雷拉斯策划了对当时正在美国访问的外交部长、皮诺切特的政敌奥尔兰多·莱特利尔的谋杀计划,并因此在1993年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 而就在谋杀案发生一年后的1977年,美国也中断了同康特雷拉斯的联系 。

中情局在解密有关文件后向国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他们与康特雷拉斯保持联络若是被人发现,那将使人们产生“中情局参与了智利独裁统治”的印象,但“为了完成中情局的使命”,他们也只能冒此风险。 报告还矢口否认了尼克森时期美国政府插手皮诺切特军事政变 。 但根据以往解密的文件内容显示,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政府的确卷入了发生在智利的推翻民选总统的行动,并为谋杀外长莱特利尔提供了资助。

据一位常驻华盛顿的英国记者表示,这些相继解密的文件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美国在皮诺切特军事镇压期间对其视而不见,因为“他们对那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在皮诺切特的独裁统治期间, 智利国内许多人士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他们在皮诺切特的铁腕政策下,有的被残忍,有的神秘消失,有的被流放到国外。 而发生在当时9月的一次屠杀中,有近5000名民选总统的支持者被。

中情局一位发言人在公布这些文件时说,中央情报局的一切秘密行动都是“按照白宫和情报机构政策协调委员会的指令”进行的。 而白宫在这些解密文件公布当天发表的一项声明中也承认,“美国政府在这一时期同意采取的行动加剧了( 智利 )国内政治的分化,从而影响了智利民主选举和法治的正常进行”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