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球员动态

柏林联合vs达姆施-柏林联合vs达姆施塔预测

普法战争

柏林联合vs达姆施-柏林联合vs达姆施塔预测

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但战争是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在德法两国,此战役称为德法战争。

战前背景

普奥战争后,位于德国西南部地区的达姆施塔特、巴登、符腾堡和巴伐利亚4个邦国仍然独立,德意志的统一还未完成。与此同时,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既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德意志在其东边虎视耽耽,又要转移因国内政局不稳而怨声四起的百姓的注意力。于是,无论是俾斯麦还是拿破仑三世都在积极准备用兵。

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法国不利。法国于1859年动工开凿的苏伊士运河,已在1869年竣工通航。英国认为这是对它统治下的中东地区和印度的一种潜在威胁,因而把普鲁士作为抗衡法国的力量。沙皇俄国自克里米亚战争遭到惨败后,同英、法关系较为冷淡。它表面上保持中立态度,实际上支持普鲁士对法国作战以便坐收渔人之利。另一个大国奥匈帝国,虽想支持法国对普鲁士进行报复,但力不从心。

战争成因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在1864年及1866年先后击败了丹麦及奥地利,但法国却仍然在幕后操控著南德意志诸邦,阻碍德国统一。为此,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策动下,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令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普鲁士借此团结德意志民族,进攻法国。

战争经过

在法皇宣战后,法国随即编成莱茵军团,于法德边境地带集结。该军团共有八个军,约22万人,由拿破仑三世任总司令,勒布夫为总参谋长。法国欲先发制人,夺取法兰克福,逼使普鲁士屈服;但与此同时,普军亦集结了三个军团,约47万人,由威廉一世为总司令,毛奇为总参谋长。普鲁士则以优势兵力,集中向阿尔萨斯和洛林进攻,将法军击溃于边境在线,再继而进攻巴黎,逼使法国投降。

战争以法军在1870年8月2日于萨尔布吕肯地区向普军进攻为开端。但到了8月4日,普军已顺利击溃法军,进入反攻阶段。与此同时,法军在其余各战场相继失利,被逼退回国境,转入防御。至8月中旬,法军已被普军一分为二,一部由巴赞元帅的莱茵军团共17万人被普军包围于麦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元帅率领的12万余人在8月30日与普军激战后被逼退守色当。

在9月1日至2日,普法两军于色当进行决定性的大战,即色当会战。9月1日上午,普军占领了符里济、栋舍里等地,成功切断了法军西撤的道路,并从后堵截法军。而在当天中午,普军亦完成了对法军的合围,并以强大的火炮作出攻击。当时下午,在法军数次试图突围失败后,拿破仑三世被逼于下午4时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愿“将他的佩剑交到陛下的手中”。9月2日,拿破仑三世正式率8.3万官兵向普军投降。在这场战役中,法军损失12.4万人,普军只损失了9000多人。法国举国哗然,资产阶级趁机于法国国内发动,推翻帝制,成立国防。

战争影响

普法战争以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法国资产阶级的投降而告结束。普法停战的和约法兰克福条约极其苛刻: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这也导致了法国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而于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宣告建立德意志帝国,他本人成为首任皇帝。德国遂告统一。但德法两国于这次战争中的结怨,为日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伏线。

普法战争是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一场重大战争。

普法矛盾由来已久,19世纪6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法国企图阻碍德意志统一,称霸欧洲。普鲁士王国企图打败法国以便统一德意志,争霸欧洲。英国、俄国则不愿法国过分强大,国际环境有利于普鲁士王国。

1868年西班牙爆发革命,西班牙临时建议德意志霍亨索伦王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即西班牙王位。法国提出异议,普鲁士国王让步。1870年7月13日法国要求普鲁士国王做出永久不让霍亨索伦家族继承西班牙王位的保证,普鲁士国王同意,并电告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而俾斯麦蓄意挑起战争,篡改了国王电文并公之于众,使法国蒙受耻辱。西班牙王位问题成为战争导火线。

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法军屡败。9月1日色当决战,2日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元帅率军投降。4日巴黎发生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宣布共和,成立以特罗胥将军为首的国防。

战争初期,德意志人民为实现民族统一而战。后期发生转折,普鲁士王国从自卫转入侵略战争。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国东北部,烧杀抢掠,矛头指向巴黎。

9月4日成立的特罗胥国防未作积极抵抗。19日普军包围巴黎。民开始组织国民自卫军。10月27日巴赞元帅率军在梅斯投降。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即德意志皇帝位。28日法德签订停战协定,规定法国投降,解除正规军武装,召开国民议会批准条约草案等,但巴黎国民自卫军继续保持武装,要求抗击德军。3月1日法国议会批准条约草案。3月18日巴黎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凡尔赛调集军队与德军配合封锁巴黎。5月10日法德正式签订《法兰克福条约》,战争结束。条约条件苛刻:割让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之大部给德国;法国赔偿50亿法郎,在赔款付清之前,德军留驻巴黎及法国北部诸省,占领军费由法国负担。

普法战争改变了欧洲政治军事格局。法国受到削弱,国际地位下降。普鲁士支配全德意志,成为强国,开始在欧洲拥有优势。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

普法战争对法国和普鲁士分别造成了什么影响?

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战争。普法矛盾由来已久,19世纪60年代两国都想争霸欧洲,关系恶化。英国、俄国则不愿法国过分强大,国际环境有利于普鲁士王国。1868年西班牙爆发革命,西班牙临时建议德意志霍亨索伦王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即西班牙王位。法国提出异议,普鲁士国王让步。1870年7月13日法国要求普鲁士国王作出永久不让霍亨索伦家族继承西班牙王位的保证,普鲁士国王同意,并电告普鲁士王国首相O.von俾斯麦。而俾斯麦蓄意挑起战争,篡改了国王电文并公诸于众,使法国蒙受耻辱。西班牙王位问题成为战争导火线。

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法军屡败。9月1日色当决战,2日拿破仑三世和M.-E.-P.-M.de麦克-马洪元帅率军8.3万人投降。4日巴黎发生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宣布共和。成立以L.J.特罗胥为首的国防。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国东北部,烧杀抢掠,矛头指向巴黎。但特罗胥国防未作积极抵抗。19日普军包围巴黎。民开始组织国民自卫军。10月27日,A.-F.巴赞元帅率军在梅斯投降。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即德意志皇帝位。28日法德签订停战协定,规定法国投降,解除正规军武装,召开国民议会批准条约草案等。但巴黎国民自卫军继续保持武装,要求抗击德军。3月1日法国议会批准条约草案。3月18日巴黎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在巴黎被围时,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国民自卫军,领导了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3月28日宣布成立巴黎公社。凡尔赛调集军队与德军配合封锁巴黎。5月10日法德正式签订《法兰克福条约》,战争结束,条约条件苛刻:割让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之大部给德国;法国赔偿50亿法郎,在赔款付清之前,德军留驻巴黎及法国北部诸省,占领军费由法国负担。

普法战争改变了欧洲政治军事格局。法国受到削弱,国际地位下降。普鲁士支配全德意志,成为强国,开始在欧洲拥有优势。

回答者:孙之望 - 进士出身 八级 3-21 21:43

--------------------------------------------------------------------------------

普法战争

Franco-Prussian War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为统一德意志并扩张领土而与企图保持欧洲霸权地位的法国进行的战争。

战争起因 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王国为实现德意志统一,积极推行O.von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先后击败丹麦和奥地利,并于1867年成立以其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随后便把矛头转向宿敌法国,企图削弱法国势力并占领矿产丰富的战略要地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国为保持其在欧洲大陆的霸权,竭力阻止德意志统一,并企图占领莱茵河左岸的德意志领土。双方矛盾激化,战争一触即发。1870年7月初,普王威廉一世的亲属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应西班牙之邀同意继承西王位。法国因担心普西联合反法而极力反对。俾斯麦为挑起战争,巧妙地制造有辱于法国的“埃姆斯电报”,诱使法国于7月19日首先向普鲁士宣战。

双方兵力部署和作战企图 在为时两周的动员阶 段,由于组织不周和后勤保障混乱,法国军队集结迟缓,至7月底仅在边境地区集结8个军约22万人,8月初编成洛林和阿尔萨斯两个军团,分别由A.-F.巴赞元帅和麦克马洪伯爵指挥。法军总司令由法皇拿破仑三世担任,总参谋长为E.勒布夫元帅。普军因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预先制定有周密的动员,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机动能力,故迅速在边境地区集结47万人,编成三个军团。第1、第2军团由弗里德里希·卡尔亲王统一指挥,部署在萨尔布吕肯以北地区;第3军团由弗里德里希·威廉王储指挥,集结在巴伐利亚地区。普军总司令是普王威廉一世,总参谋长为H.K.B.von毛奇。普军的作战是:兵分两路向法国发动钳形攻势,在法国边境消灭法军主力,夺取阿尔萨斯和洛林,尔后进攻巴黎。法军的作战是:集中兵力先机出击,越过莱茵河向法兰克福推进,迫使南德意志各邦保持中立,尔后联合奥地利取道耶拿直取柏林,最终击败普鲁士。

战争经过 8月2日,法国洛林军团一部率先越境向萨尔布吕肯发起进攻,一度攻占该城西部高地,但遭普军有力抗击,进展甚微。4日凌晨,普军左翼第3军团开始反攻,在维桑堡地区攻入法境,击溃法国阿尔萨斯军团先遣师,6日在沃尔特重创阿尔萨斯军团,迫使麦克马洪率部向沙隆撤退。同日,普军右翼第1、第2军团击退越境法军,并攻入洛林地区,在斯比克伦附近击败法国第2军。法军连遭挫败,设在梅斯的法军指挥部为之震惊。12日,拿破仑三世撤换总参谋长并将洛林军团改编为莱茵军团,授权巴赞全权指挥,本人则随麦克马洪退至沙隆。普军总参谋长毛奇为阻止法国莱茵军团与退至沙隆的阿尔萨斯军团会合,命令普军迅速追击,以便各个击破。14日,巴赞率莱茵军团由梅斯撤向沙隆途中,遭普军右翼第1、第2军团截击。经马斯拉图尔之战和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之战,莱茵军团西撤的道路被切断,被迫退回梅斯,从而陷入普军第1、第2军团的包围。麦克马洪奉命率部前往梅斯解围。为避免与向西推进的普军遭遇,麦克马洪于22日率12万人的新编沙隆军团从沙隆出发,向西北经兰斯迂回前进。拿破仑三世随军督战。毛奇获悉后,命令普军第3军团和新编第4军团北进迎击。31日,法国沙隆军团被普军第3、第4军团围困在色当。在9月1日的色当之战中,法军几次突围,均被击退。次日,拿破仑三世率军8.3万余人向普王威廉一世投降。

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第三共和国,组成以L.J.特罗胥将军为首的“国防”。至此,普鲁士实现德意志统一的主要障碍已经消除,但普军第3、第4军团仍向巴黎推进,战争进入新阶段。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法国人民奋起抗敌,各地广泛开展游击战,袭击普军后勤供应线。而法国一面策划投降谈判,一面被迫成立国民自卫军,组建北方军团和卢瓦尔军团,继续在法国北部、东部和南部抗击普军。意大利将军G.加里波第率志愿部队支援法国抗战。正当普军主力被牵制在各要塞之际,9月28日斯特拉斯堡法国守军投降,10月27日巴赞率法军主力在梅斯投降,法国处境更加危急。巴赞投降的消息传到巴黎,愤怒的民于31日举行武装起义,遭镇压。此时,攻占梅斯地区的普军第1、第2军团立即分兵拦击法国北方军团和卢瓦尔军团,以阻止其前往巴黎解围。12月5日,奥尔良陷落。1871年1月5日,普军开始对巴黎连续炮击。驻守巴黎的法军数次突围均未奏效。

战争结局与影响 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28日,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2月26日签订预备和约,5月10日正式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条约规定:法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全部和洛林大部地区。在此期间,民于3月18日再次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巴黎公社,但72天后即遭镇压(见巴黎公社起义)。通过战争,德意志基本实现了统一,成为欧洲主要强国;法国则丧失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德、法矛盾进一步加剧,为新的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埋下了隐患。战争表明,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对军队动员和做好战备具有重大意义,铁路运输提高了部队机动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炮兵在作战中显示了威力,总参谋部对战争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答者:sieh12 - 举人 五级 3-21 21:43

--------------------------------------------------------------------------------

普法战争

第三次王朝战争也称普法战争。普奥战争后,位于德国西南部地区的达姆施塔特、巴登、符腾堡和巴伐利亚4个邦国仍然独立,德意志的统一还未完成。与此同时,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既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德意志在其东边虎视耽耽,又要转移因国内政局不稳而怨声四起的百姓的注意力。于是,无论是俾斯麦还是拿破仑三世都在积极准备用兵。

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法国不利。法国于1859年动工开凿的苏伊士运河,已在1869年竣工通航。英国认为这是对它统治下的中东地区和印度的一种潜在威胁,因而把普鲁士作为抗衡法国的力量。沙皇俄国自克里米亚战争遭到惨败后,同英、法关系较为冷淡。它表面上保持中立态度,实际上支持普鲁士对法国作战以便坐收渔人之利。另一个大国奥匈帝国,虽想支持法国对普鲁士进行报复,但力不从心。

普法战争的导火线是所谓“埃姆斯电报”,它是稗斯麦施展权术的一个杰作。1870年7月初,霍亨索伦家族的一位亲王被选为西班牙王位继承人。拿破仑三世以法国不能容忍东西两翼均受到威胁为借口,命令法国驻普鲁士大使提出抗议。当时,威廉一世在埃姆斯温泉疗养院休养,他向法国大使表示,霍亨索伦家族可以考虑放弃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但拿破仑三世仍不罢休,又命令法国大使找威廉一世作出书面保证。威廉一世答应回柏林再谈判此事,同时给俾斯麦发回一份电报。俾斯麦接到电报后,删改了电报的一些内容,使之成为威廉一世拒绝同法国大使谈判,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拿破仑三世以受到侮辱为借口对普鲁士宣战。

1870年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正式宣战。战争以法国军队的进攻为开始,但在普鲁士军队的反击下,战场很快就转移到法国境内。8月6日,法国巴赞军团在韦尔特和福尔巴特战败,退守麦茨后又为普鲁士军队所包围。拿破仑三世调派麦克马洪军团前往救援,本人也御驾亲征。由于受到普鲁士军队的阻击,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军团被迫撤退到色当。9月1日,双方在色当进行大会战,法国军队再次惨败。次日,拿破仑三世率领10万法军投降。9月4日,巴黎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拿破仑三世的统治。

普法战争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宣告结束。1870年年底,德意志西南部的4个邦国即达姆施塔特、巴登、符腾堡和巴伐利亚加入“北德意志联邦”,德意志终于实现统一。

回答者:常青§树 - 举人 五级 3-21 21:47

--------------------------------------------------------------------------------

普法战争

Franco-Prussian War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为统一德意志并扩张领土而与企图保持欧洲霸权地位的法国进行的战争。

战争起因

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王国为实现德意志统一,积极推行O.von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先后击败丹麦和奥地利,并于1867年成立以其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随后便把矛头转向宿敌法国,企图削弱法国势力并占领矿产丰富的战略要地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国为保持其在欧洲大陆的霸权,竭力阻止德意志统一,并企图占领莱茵河左岸的德意志领土。双方矛盾激化,战争一触即发。1870年7月初,普王威廉一世的亲属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应西班牙之邀同意继承西王位。法国因担心普西联合反法而极力反对。俾斯麦为挑起战争,巧妙地制造有辱于法国的“埃姆斯电报”,诱使法国于7月19日首先向普鲁士宣战。

双方兵力部署和作战企图

在为时两周的动员阶 段,由于组织不周和后勤保障混乱,法国军队集结迟缓,至7月底仅在边境地区集结8个军约22万人,8月初编成洛林和阿尔萨斯两个军团,分别由A.-F.巴赞元帅和麦克马洪伯爵指挥。法军总司令由法皇拿破仑三世担任,总参谋长为E.勒布夫元帅。普军因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预先制定有周密的动员,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机动能力,故迅速在边境地区集结47万人,编成三个军团。第1、第2军团由弗里德里希·卡尔亲王统一指挥,部署在萨尔布吕肯以北地区;第3军团由弗里德里希·威廉王储指挥,集结在巴伐利亚地区。普军总司令是普王威廉一世,总参谋长为H.K.B.von毛奇。普军的作战是:兵分两路向法国发动钳形攻势,在法国边境消灭法军主力,夺取阿尔萨斯和洛林,尔后进攻巴黎。法军的作战是:集中兵力先机出击,越过莱茵河向法兰克福推进,迫使南德意志各邦保持中立,尔后联合奥地利取道耶拿直取柏林,最终击败普鲁士。

战争经过

8月2日,法国洛林军团一部率先越境向萨尔布吕肯发起进攻,一度攻占该城西部高地,但遭普军有力抗击,进展甚微。4日凌晨,普军左翼第3军团开始反攻,在维桑堡地区攻入法境,击溃法国阿尔萨斯军团先遣师,6日在沃尔特重创阿尔萨斯军团,迫使麦克马洪率部向沙隆撤退。同日,普军右翼第1、第2军团击退越境法军,并攻入洛林地区,在斯比克伦附近击败法国第2军。法军连遭挫败,设在梅斯的法军指挥部为之震惊。12日,拿破仑三世撤换总参谋长并将洛林军团改编为莱茵军团,授权巴赞全权指挥,本人则随麦克马洪退至沙隆。普军总参谋长毛奇为阻止法国莱茵军团与退至沙隆的阿尔萨斯军团会合,命令普军迅速追击,以便各个击破。14日,巴赞率莱茵军团由梅斯撤向沙隆途中,遭普军右翼第1、第2军团截击。经马斯拉图尔之战和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之战,莱茵军团西撤的道路被切断,被迫退回梅斯,从而陷入普军第1、第2军团的包围。麦克马洪奉命率部前往梅斯解围。为避免与向西推进的普军遭遇,麦克马洪于22日率12万人的新编沙隆军团从沙隆出发,向西北经兰斯迂回前进。拿破仑三世随军督战。毛奇获悉后,命令普军第3军团和新编第4军团北进迎击。31日,法国沙隆军团被普军第3、第4军团围困在色当。在9月1日的色当之战中,法军几次突围,均被击退。次日,拿破仑三世率军8.3万余人向普王威廉一世投降。

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第三共和国,组成以L.J.特罗胥将军为首的“国防”。至此,普鲁士实现德意志统一的主要障碍已经消除,但普军第3、第4军团仍向巴黎推进,战争进入新阶段。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法国人民奋起抗敌,各地广泛开展游击战,袭击普军后勤供应线。而法国一面策划投降谈判,一面被迫成立国民自卫军,组建北方军团和卢瓦尔军团,继续在法国北部、东部和南部抗击普军。意大利将军G.加里波第率志愿部队支援法国抗战。正当普军主力被牵制在各要塞之际,9月28日斯特拉斯堡法国守军投降,10月27日巴赞率法军主力在梅斯投降,法国处境更加危急。巴赞投降的消息传到巴黎,愤怒的民于31日举行武装起义,遭镇压。此时,攻占梅斯地区的普军第1、第2军团立即分兵拦击法国北方军团和卢瓦尔军团,以阻止其前往巴黎解围。12月5日,奥尔良陷落。1871年1月5日,普军开始对巴黎连续炮击。驻守巴黎的法军数次突围均未奏效。

战争结局与影响

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28日,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2月26日签订预备和约,5月10日正式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条约规定:法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全部和洛林大部地区。在此期间,民于3月18日再次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巴黎公社,但72天后即遭镇压(见巴黎公社起义)。通过战争,德意志基本实现了统一,成为欧洲主要强国;法国则丧失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德、法矛盾进一步加剧,为新的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埋下了隐患。战争表明,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对军队动员和做好战备具有重大意义,铁路运输提高了部队机动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炮兵在作战中显示了威力,总参谋部对战争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答者:zhangnuo2004 - 举人 五级 3-21 21:48

--------------------------------------------------------------------------------

普法战争

Franco-Prussian War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为统一德意志并扩张领土而与企图保持欧洲霸权地位的法国进行的战争。

战争起因

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王国为实现德意志统一,积极推行O.von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先后击败丹麦和奥地利,并于1867年成立以其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随后便把矛头转向宿敌法国,企图削弱法国势力并占领矿产丰富的战略要地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国为保持其在欧洲大陆的霸权,竭力阻止德意志统一,并企图占领莱茵河左岸的德意志领土。双方矛盾激化,战争一触即发。1870年7月初,普王威廉一世的亲属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应西班牙之邀同意继承西王位。法国因担心普西联合反法而极力反对。俾斯麦为挑起战争,巧妙地制造有辱于法国的“埃姆斯电报”,诱使法国于7月19日首先向普鲁士宣战。

双方兵力部署和作战企图

在为时两周的动员阶 段,由于组织不周和后勤保障混乱,法国军队集结迟缓,至7月底仅在边境地区集结8个军约22万人,8月初编成洛林和阿尔萨斯两个军团,分别由A.-F.巴赞元帅和麦克马洪伯爵指挥。法军总司令由法皇拿破仑三世担任,总参谋长为E.勒布夫元帅。普军因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预先制定有周密的动员,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机动能力,故迅速在边境地区集结47万人,编成三个军团。第1、第2军团由弗里德里希·卡尔亲王统一指挥,部署在萨尔布吕肯以北地区;第3军团由弗里德里希·威廉王储指挥,集结在巴伐利亚地区。普军总司令是普王威廉一世,总参谋长为H.K.B.von毛奇。普军的作战是:兵分两路向法国发动钳形攻势,在法国边境消灭法军主力,夺取阿尔萨斯和洛林,尔后进攻巴黎。法军的作战是:集中兵力先机出击,越过莱茵河向法兰克福推进,迫使南德意志各邦保持中立,尔后联合奥地利取道耶拿直取柏林,最终击败普鲁士。

战争经过

8月2日,法国洛林军团一部率先越境向萨尔布吕肯发起进攻,一度攻占该城西部高地,但遭普军有力抗击,进展甚微。4日凌晨,普军左翼第3军团开始反攻,在维桑堡地区攻入法境,击溃法国阿尔萨斯军团先遣师,6日在沃尔特重创阿尔萨斯军团,迫使麦克马洪率部向沙隆撤退。同日,普军右翼第1、第2军团击退越境法军,并攻入洛林地区,在斯比克伦附近击败法国第2军。法军连遭挫败,设在梅斯的法军指挥部为之震惊。12日,拿破仑三世撤换总参谋长并将洛林军团改编为莱茵军团,授权巴赞全权指挥,本人则随麦克马洪退至沙隆。普军总参谋长毛奇为阻止法国莱茵军团与退至沙隆的阿尔萨斯军团会合,命令普军迅速追击,以便各个击破。14日,巴赞率莱茵军团由梅斯撤向沙隆途中,遭普军右翼第1、第2军团截击。经马斯拉图尔之战和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之战,莱茵军团西撤的道路被切断,被迫退回梅斯,从而陷入普军第1、第2军团的包围。麦克马洪奉命率部前往梅斯解围。为避免与向西推进的普军遭遇,麦克马洪于22日率12万人的新编沙隆军团从沙隆出发,向西北经兰斯迂回前进。拿破仑三世随军督战。毛奇获悉后,命令普军第3军团和新编第4军团北进迎击。31日,法国沙隆军团被普军第3、第4军团围困在色当。在9月1日的色当之战中,法军几次突围,均被击退。次日,拿破仑三世率军8.3万余人向普王威廉一世投降。

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第三共和国,组成以L.J.特罗胥将军为首的“国防”。至此,普鲁士实现德意志统一的主要障碍已经消除,但普军第3、第4军团仍向巴黎推进,战争进入新阶段。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法国人民奋起抗敌,各地广泛开展游击战,袭击普军后勤供应线。而法国一面策划投降谈判,一面被迫成立国民自卫军,组建北方军团和卢瓦尔军团,继续在法国北部、东部和南部抗击普军。意大利将军G.加里波第率志愿部队支援法国抗战。正当普军主力被牵制在各要塞之际,9月28日斯特拉斯堡法国守军投降,10月27日巴赞率法军主力在梅斯投降,法国处境更加危急。巴赞投降的消息传到巴黎,愤怒的民于31日举行武装起义,遭镇压。此时,攻占梅斯地区的普军第1、第2军团立即分兵拦击法国北方军团和卢瓦尔军团,以阻止其前往巴黎解围。12月5日,奥尔良陷落。1871年1月5日,普军开始对巴黎连续炮击。驻守巴黎的法军数次突围均未奏效。

战争结局与影响

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28日,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2月26日签订预备和约,5月10日正式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条约规定:法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全部和洛林大部地区。在此期间,民于3月18日再次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巴黎公社,但72天后即遭镇压(见巴黎公社起义)。通过战争,德意志基本实现了统一,成为欧洲主要强国;法国则丧失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德、法矛盾进一步加剧,为新的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埋下了隐患。战争表明,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对军队动员和做好战备具有重大意义,铁路运输提高了部队机动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炮兵在作战中显示了威力,总参谋部对战争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评论(2)|

亚历山大全名

亚历山大大帝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希腊语:Alexandros III o Makedon,写作Αλ?ξανδρο? Γ' ο Μακεδ?ν,意为“人类的守护者”[Defender of Men]) (公元前356年7月22日 - 公元前323年6月10日)是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他统一了因敌对交战而分裂的希腊诸城邦,并征服了波斯、埃及和许多其它的王国,直至印度的边界。

亚历山大简介:

“让我们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这是希腊最著名的雄辩家的雄心,只可惜当时的希腊已失去了当年的气势,处于日暮西山的时候了。但事隔几年,马其顿的国王亚历山大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踏上了征服亚洲的征途。

马其顿是希腊北部一个贫瘠落后,默默无闻的城邦,到腓力二世时,这个城邦走向强盛。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击败反对他的希腊联邦,真正确立起他在全希腊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波斯派来的刺客杀死在他女儿的婚礼上。亚历山大,腓力二世的儿子,当年年仅20岁就继位了。

亚历山大从小兴趣广泛又聪明勇敢,12岁时曾驯服过别的骑手不能驾驭的烈马。13岁到16岁,他的父亲为他聘请了当时希腊“最博学的人”亚里斯多德作家庭教师,他向老师学习了哲学、医学、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他最喜欢的书是《伊利亚特》,他一心想向阿喀琉斯学习,创下辉煌的伟绩。腓力二世被害后,希腊被征服的城邦认为这是摆脱马其顿帝国控制与奴役的天赐良机,他们纷纷起义,但年轻的亚历山大在短短的两年里就平息了骚动。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以镇压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为了实现自己征服世界的野心,亚历山大把目光放向了领土辽阔、资料丰富、财富滚滚的波斯。

公元前334年的春天,亚历山大率领35000人的大军和160艘战舰,开始了远征东方的行动。行前,他把自己的所有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分赠给人。一位大将迷惑地问道:“请问陛下,您把财产分光,给自己留下什么?”

“希望”。亚历山大说:“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

将士们被亚历山大的雄心所激励,他们决心随他到东方去掠夺更多的财富。

亚历山大率领部队首先占领了小亚细亚,消灭了那里少量的波斯军队;然后他又挥师北上,向叙利亚进军在伊苏城,他打败波斯王大流世三世,并俘获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看着大流士豪华的宫殿,亚历山大赞不绝口:“这样才象个国王!”

接着,亚历山大向南进军叙利亚和腓尼基,又派手下大将攻占了大马士革,从大流士的军械库里获得大量战利品。他亲自率领部队南下,经过7个月的艰苦战斗,攻下了推罗城,把推罗城的3万居民卖为奴隶。

亚历山大围攻推罗城时,大流士三世曾派使者求见亚历山大,愿意出巨款赎回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还要割让半个波斯帝国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的一员大将帕曼纽心满意足地说:“如果我是亚历山大,我就接受这个条件。”亚历山大则毫不动心,他说:“我不是帕曼纽,我是亚历山大。”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切断波斯陆军与海上舰队的联系后,长驱直入埃及,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他亲自勘查设计,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亚历山大城,他要它永存人世,做为他伟大战绩的纪念碑。埃及的法老为亚历山大加上了“法老”的称号。在庆功的宴会上,亚历山大分外兴奋,他说:“英雄的伟大就在于不断开拓疆土,不断增加权力,尽情享受美味佳肴和少女美色。”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率军穿过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在高加米拉平原和波斯进行生死决战。大流士三世败退,被自己的部下杀死。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苏萨、波斯波利斯和埃克巴坦各波斯王宫,掠夺了金银财富达15万塔兰特。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彻底击败了大流士的继位人,征服了整个波斯帝国。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领军队离开中亚,南下侵入印度,在印度河谷建立了两座亚历山大城,迅速占领了西北印度的广大地区。他想进一步征服印度的心脏地带,向恒河流域进发。但此时亚历山大的士兵已厌倦了长期的紧张战争,再加上印度的炎热、暴雨和疾病,他们拒绝前进,要求回家。他们纷纷举行集会,发生哗变,印度的土著居民也群起反击。亚历山大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公元前325年,将大部队撤出印度。

亚历山大的部队分两路撤回。一路在海军将领涅阿霍斯的率领下取海道由伊朗海湾入波斯湾;一路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从陆路经卡曼尼亚沙漠而归。公元前324年初,两路大军会师在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由于长途跋涉,亚历山大的部队损伤极大。将近10年的亚历山大远征,终于结束了。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首都。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它的版图西起希腊、马斯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

在远征以前,亚历山大认为希腊民族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民族,只有这个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而其他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的民族。随着东征,亚历山大逐渐认识到波斯人和希腊人一样具有杰出的智慧和才能,他们也应该受到尊敬。因而亚历山大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他认为各民族应该是公平平、等和睦相处。他因此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为了促进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东方人的融合,亚历山大和大夏贵族罗克珊娜结婚,并鼓励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在苏萨城,亚历山大举行了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他亲自和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结婚。同一天举行婚礼的马其顿将士有1万对之多。在婚礼上,亚历山大宣布: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给新婚夫妇馈赠了许多礼物。

在巴比伦,亚历山大还整编一只庞大的军队,将3万波斯青年编入马其顿部队。并准备继续进行远征。他侵入阿拉伯与波斯帝国北面的土地,还想再次入侵印度征服罗马,迦太基和地中海西岸地区。但不幸的是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患恶性疟疾,从发病到生命结束仅10天时间。他匆匆离开了世界。

由于死亡的突然降临,亚历山大未明确他的接班人,导致争夺王权的激烈斗争。在斗争中,他的母亲、妻子与儿女都被反对党杀死。将领们纷纷拥兵自立为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王国从此分裂为若干个希腊化的国家。亚历山大庞大的帝国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

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亚历山大的东征,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通路。他在东方建立的几十座城市,都逐渐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至今仍是埃及著名的大海港。

德国有什么名人

马恩、歌德、俾斯麦

德国名人简介[ZZ]

Abbe, Ernst

恩斯特?阿贝。德国物理学家,1840年元月23日出生于埃森纳赫,1905年元月14日卒于耶拿。1882年和卡尔?蔡斯共同在耶拿创建玻璃厂。阿贝曾设计过很多光学仪器。

Abendroth, Wolfgang

沃尔夫岗?阿本德罗特。德国国家法学家和社会学家,1906年5月2日出生于乌珀塔尔,1985年9月15日卒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自1951年起任马尔堡大学教授,1964年出版《德国社会民主的发展和危机》。

Achternbusch, Herbert

赫伯特?阿赫特布施。德国作家和制片人。1938年11月23日出生于慕尼黑。

Ackermann, Konrad Ernst

康拉德?恩斯特?阿克尔曼。德国演员,1712年2月1日出生于什未林,1771年11月13日卒于汉堡。他是德国戏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曾和莱辛合作工作。1765年,阿克尔曼在汉堡开办了一剧院。其妻子索菲?莎洛特?阿克尔曼(Sophie Charlotte Ackermann,1714年5月12日生于柏林,1792年10月13日卒于汉堡)和女儿多罗特娅?阿克尔曼(Dorothea Ackermann,1752年2月12日生于格但斯克,1821年10月21日卒于汉堡)均为对德国戏剧艺术的发展起过影响作用的演员。

Adenauer, Konrad

康拉德?阿登纳。政治家、法学家。1876年1月5日生于科隆,1967年4月19日卒于莱茵-勒恩多夫(Rhein-Rh?ndorf)。自1917年起任科隆。1933年由于反对纳粹被开除一切职务,1944年被短期关押。1945年再次担任科隆,但为时短暂。自1946年起任英国占领区基民党。1950-1966年任基民党联邦。1949年阿登纳被推选为基民党/基社党、自民党组成的联合的联邦总理。此时的阿登纳在明确主张德国和西方靠拢的同时力求德国的独立以及和西方的平等。1955年在莫斯科访问时,他促成了苏联和德国建交,并且使苏联同意释放德国战俘回德国。阿登纳致力于促进德国和法国的和解,1963年签署的德法条约为此后西欧的统一奠定了基础。1961年基民党/基社党大选失败,阿登纳于1963年10月15日辞去总理职务。其4卷回忆录于1965-68年间出版。

Agricola, Georg

格奥尔格?阿格里柯拉。德国自然科学家。1494年3月24日出生于格劳豪,1555年11月21日卒于克姆尼茨。他是现代矿物学的奠基人。

Albertz, Heinrich

海因里希?阿尔贝茨。德国基督教神学家和政治家,社民党员。1915年元月22日生于现波兰的布雷斯劳(Breslau),1993年5月17日卒于不来梅。1966年至1967年间任西柏林。阿尔贝茨是和平运动的积极倡导人。

Alder, Kurt

库尔特?阿尔德。化学家,1902年7月10日出生,1958年6月20日卒于科隆。1927至1928年间,阿尔德和奥托?迪尔斯共同发现迪尔斯-阿尔德反应(Diels-Alder-Synthese),于1950年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Altdorfer, Albrecht

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费尔。画家。约于1480年生于累根斯堡,1538年2月12日卒于同一地方。

Bach, Johann Sebastian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曲家,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埃森纳赫,1750年7月28日卒于莱比锡。

Barschel, Uwe

乌韦?巴舍尔。法学家和政治学家。1944年5月13日生于奥拉宁堡,1987年10月11日卒于日内瓦。1982-87年间任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总理。由于被控对社民党的伯尔恩?恩霍尔姆进行诬蔑诽谤活动而辞职。

Barlach, Ernst

恩斯特?巴拉赫。雕刻家、版画家及文学家。1870年1月2日生于韦德尔市(荷尔斯泰因),1938年10年24日卒于罗斯托克。

Barzel, Rainer

赖讷?巴泽尔。政治家。1924年6月20日生于东普鲁士的布劳贝格(今属波兰)。1962-63任全德事务部长,1964-73任基民党/基社党在联邦议会中议会党团。12年,对维利?勃兰特提出建设性不信任案时被提名为总理候选人,但没有成功,12年重新竞选总理。11-13年任基民党。1983-84年任联邦议院议长。

Beckenbauer, Franz

弗兰茨?贝肯鲍尔。德国足球明星。1945年9月11日出生于慕尼黑,在1965-17这段时间,贝肯鲍尔在德国足球队出场103次。-1990年间任德国足球队长。自1994年起是巴伐利亚足球俱乐部负责人。被誉为足球皇帝。

Becker, Boris

鲍里斯?贝克尔。网球明星。1967年11月22日生于海德堡附近的赖姆。于1985、1986及1989年获温布顿网球赛冠军。

Beethoven, Ludwig van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德国作曲家,1770年生于波恩,1827年3月26日卒于维也纳。从1784年起,他是波恩选帝侯宫廷乐队的成员。作为海登的学生,贝多芬于1792年来到维也纳,在这里,他很快成为知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是器乐,如交响乐、弦乐四重奏和奏鸣曲。贝多芬的每个作品都有其独特性,因此,他在维也纳的早期作品就因其大胆、新异而受到同行的好评。

左图:贝多芬就是在这座位于波恩市中心的房屋中出生的,现是贝多芬纪念馆。

Benz, Carl

卡尔?本茨。工程师和汽车制造先驱。1944年11月25日出生于卡尔斯鲁厄,1929年4月4日卒于拉登堡。其父亲是一火车司机。由于早年丧父,本茨未能完成机械制造学业。1883年在曼海姆成立汽油发动机制造公司,其1884年设计的由汽油发动机驱动的三轮汽车虽然遭到人们的讽刺和嘲笑,但于1886年获得德国以及其它国家专利。1926年其公司和戴姆勒发动机制造公司合并为戴姆勒-苯茨股份公司。

Biedenkopf, Kurt

库尔特?比登科普夫。1930年出生于路得维希港,中学毕业后分别在慕尼黑和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攻读政治学、法学和国民经济学。1958年或法学博士。1964-70年间任波鸿鲁尔大学教授,其间在1966-67年间任此校法学系主任,1967-69年间任校长。11-73年间任亨克尔有限公司经理。13-77年间任德国基民党总秘书长。16-80年间任联邦议会议员。1980-83年间任北威州基民党议会党团。自1990年起任萨克森州总理。

Blücher, Gebhard Lebrecht Fürst

格布哈德?莱布雷希特?布吕歇尔?冯?瓦施塔特侯爵。普鲁士陆军元帅。1742年12月16日出生于罗斯托克,1819年9月12日卒于西里西亚。在滑铁卢之战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Bodewig, Kurt

库尔特?博德维希。1955年4月26日出生于莱茵贝格,已婚,有一儿子。13年加入社民党,自1998年任联邦议会议员,自2000年3月20日起任联邦交通、建筑和住宅部议会秘书。

Brahms, Johannes

约翰内斯?布拉姆斯。德国作曲家和钢琴家,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18年4月3日卒于维也纳。他是卡拉拉、罗伯特?舒曼夫妇是好朋友。布拉姆斯在世时,其盛誉也传遍欧洲。

Brandt, Willy

维利?勃兰特。原名赫伯特?恩斯特?卡尔?弗拉姆,1913年12月18日生于吕卑克,1992年10月8日卒于瓮克尔。政治家。1933年移民挪威,1940逃亡到瑞典。1945年以记者身份回到德国。1947年以笔名维利?勃兰特重入德国籍。1949-57年以及1969年起任联邦议院议员。1957-66年任西柏林。1964-87年任社民党,1987年起任名誉。1966-69年间任联合的副总理兼外交部长。1969-74任总理。11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4年因吉永被迫辞去总理职务。19-83年任欧洲议会成员。

Büchner, Georg

格奥尔格?比希讷。剧作家。1813年10月17日生于达姆施塔特,1837年2月19日卒于苏黎士。他是现代戏剧的先驱,其手法是将无因果联系的各个场景进行平行排列、用印象派的独白片断来替代传统的对白。

Bürger, Gottfried August

戈特弗里德?奥古斯特?比格尔。文学家,1747年12月31日出生于曼斯费尔德,1794年6月8日卒于格廷根。用其叙事诗对德国文学起到了同歌德一样的贡献,使德国文学开始富有民族特色。他系统地整理并出版了吹牛大王明希豪森的冒险故事。

Busch, Wilhelm

威廉?布施。作家、画家。1832年4月15日生于施塔特哈根,1908年1月9日卒于泽森。

Carstens, Karl

卡尔?卡斯滕斯。1914年12月14日出生于不莱梅,1992年5月30日卒于梅克海姆。曾分别在德国、法国和美国学习法学和政治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39-1945年服兵役, 1945-1949年在不莱梅任律师,1950-13在科隆大学任教。1954-1955年任联邦德国在欧洲议会的常任代表。12-19任联邦议院议员。13-16任基民党/基社党联盟的议会党团及基民党团成员。16-19任联邦议院议长。19-年任德国总统。

Christiansen, Sabine

扎比内?克里斯蒂安森。1957年9月20日出生于普雷茨,1983-85年间,在汉堡北德广播电台接受新闻工作职业培训,1985-87年间在汉堡作电视节目主持人,1987-年间在联邦德国广播电视网作编辑和“今日要闻”节目主持人。自1998年元月主持以她自己名字作名称的专题节目,它是目前德国电视中最成功的节目之一,观众超过400万人。克里斯蒂安森因她杰出的新闻工作获得多项大奖,如金摄像机奖、金小鹿奖,并被评为1999年德国妇女名人。

Clement, Wolfgang

沃尔夫冈?克莱门特。1940年出生于波鸿,曾在明斯特大学攻读法学,毕业后在马尔堡大学担任助理。自1968年担任《威斯特法伦评论》担任政治专栏编辑。10年加入社民党。1981-86年间为社民党团发言人。1987-89年间任《汉堡晨报》总编。1989-95年间任北威州州总理办公厅厅长。1995-98年间任北威州经济部长。自1998年起任北威州总理。自1999年12月7日起,担任社民党副。

Cornelius, Peter von

彼得?冯?科内利乌斯。画家,1783年9月23日生于杜塞尔多夫,1867年3月6日卒于柏林。1811-19年在罗马和拿撒勒画派的画家们接触,其后在慕尼黑和柏林创作。曾尝试革新德国湿壁画艺术。

Cranach, Lucas

卢卡斯?克拉纳赫。画家、铜版雕刻家和木刻画家。1472年生于克洛纳赫,1553年10月16日卒于魏玛。

Daimler, Gottlieb

戈特利布?戴姆勒。工程师和发明家。1834年3月17日出生于舍恩多夫,1900年3月6日卒于斯图加特的巴特坎施塔特(Bad Cannstatt)。机械制造专业大学毕业后,戴姆勒曾在英国和法国深造。1872年设计出四冲程发动机;1883年和威廉?迈巴赫一道,完成一高速发动机的设计;1885年将此发动机安装于木制双轮车;1886年生产和马车相似的汽车。在1900年生产的由其设计的汽车,已达34马力,速度高达每小时74公里。自1902年起,这种汽车按照一车辆设计工程师女儿的名字Mercedes被命名为“梅塞德斯”。

Dalberg, Theodor Karl von

卡尔?特奥多尔?冯?达尔贝格。1744年2月8日生于伏姆斯,1817年2月10日卒于累根斯堡。1802-13年是美因兹选帝侯。1806年是莱茵联盟大诸侯,1810年是法兰克福公爵。1813年下野。

D?ubler-Gmelin, Herta

赫尔塔?多伊布勒-格麦林。1943年8月12日出生于普雷斯堡(今属捷克),信基督教,有两个子女。在蒂宾根和柏林上大学时,主修法学和国民经济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65年加入社民党,12年担任联邦议院议员和巴登-符腾堡州社民党团成员,19年被选入社民党联邦团。1988年担任社民党副。自1998年10月起,任联邦司法部部长,2002年大选后,尽管社民党和绿党获胜而继续执政,但多伊布勒-格麦林因其将布什和相比的言论而不再续职。

Diels, Otto

奥托?迪尔斯。德国化学家,1876年元月23日生于汉堡,1954年3月7日卒于基尔。他于1906年发现二氧化三碳,并发现甾族化合物的基本结构。1928年,迪尔斯和库尔特?阿尔德一道发现迪尔斯-阿尔德反应,两人因此在195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Dietrich, Marlene

马伦娜?迪特里希。1901年12月27日生于柏林,1992年5月6日卒于巴黎。**演员和歌唱家。1930年主演**《兰天使》出名,后移居美国,1937年入美国籍。50和60年代她在世界各地举行巡回演出。德国有面值为1.1马克的邮票纪念她。

Droste-Hülshoff, Annette von

安内特?冯?德罗斯特-徽尔斯霍夫。女诗人。17年1月10日生于明斯特附近的徽尔斯霍夫庄园,1848年5月24日卒于迈尔斯堡。德国现在通行的20马克面值的钞票上有其肖像。

Dürer, Albrecht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德国画家、艺术理论家。1471年5月21日出生于纽伦堡,1528年4月6日卒于同一城市。

Ehrlich, Paul

宝罗?埃尔利希。医学家。1854年3月14日出生于西里西亚,1915年8月20日卒于巴特霍姆堡,他是化学疗法的创始人和治疗梅毒用药洒尔拂散的发明人。1908年获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德国面值为200马克的钞票上印有其肖像。

Eichel, Hans

汉斯?艾歇尔。1941年12月12日生于卡塞尔市,有两个子女。上大学时期主修的专业有日尔曼学、哲学、政治学、教育学和历史学。1964年加入社民党。15-1991年任卡塞尔,自年起,任社民党团成员,自1989年任黑森州社民党,1991-1999任黑森州议会成员和州总理。自1999年4月起,担任联邦财政部长。自1999年12月起为社民党团成员。

Engels, Friedrich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家。1820年11月28日生于乌珀塔的巴门,1895年8月5日卒于伦敦。恩格斯的一生受马克思的影响很大,自1844年起两人就建立了终生的友谊,《***宣言》和《资本论》就是这种友谊的结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协作于1873-83年间,出版于1935年。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发展和恩格斯的工作分不开。

Erhard, Ludwig

路德维希?艾哈德。政治家。18年2月4日生于菲尔特,17年卒于波恩。大学期间主修国民经济学和企业经济学。1928年起在纽伦堡从事研究工作。1945-46年任巴伐利亚工商部长,自1948年起任“统一经济区经济管理部”部长,艾哈德在1948年6月20日即由他参与准备的货币改革日宣布结束统制经济,此后他实施了社会市场经济,被称之为“德国经济奇迹之父”。1949-76年任联邦议院议员。1957-63年任副总理,1966-67任基民党。1963-1966年任联邦总理。

Eulenspiegel, Till

蒂尔?厄伦史皮格尔。讽刺家。有关他的文献记录很少,传说他本人是一农民,出生于不伦瑞克,在1350年卒于莫尔恩。他的名字,在德语中成了滑稽诙谐并且爱捉弄人者的代名词。

Fallersleben, Hoffmann von

霍夫曼?冯?法勒斯莱本。日尔曼学家和抒情诗人。1798年4月2日出生于不伦瑞克市附近的法勒斯莱本,1874年元月19日卒于科魏堡。写作过大量政治抒情诗和儿歌。1841年在赫耳果兰岛完成《德国之歌》。

Fischer, Andrea

安德阿?菲舍尔。1960年元月14日出生于阿恩斯贝格市,18年高中毕业后当胶印印刷学徒工,期满后当印刷工人和清样校对工。1985年加入绿党,1985-1990年她在柏林自由大学学习国民经济学,获学士学位,学习期间从事新闻工作。1990-1991年在欧洲议会工作,重点为劳工市场和社会政策方面。1991-1994年间在柏林科学中心参加“中欧及西欧劳动力的转移”科研项目。自1994年任联邦议院议员。自1998年10月起任联邦卫生部长。2001年元月9日因为对德国的疯牛症问题处理无力而辞职。

Fischer, Joschka

约施卡?菲舍尔。德国外交部长。1948年4月12日出生于巴登-符腾堡州的格拉布隆,1982年加入绿党,1983-1985年3月29日联邦议院议员。1985年12月12日-1987年2月9日任黑森州秘书和联邦参议院代理议员,主管环保和能源。1987年4月8日-1991年4月4日任绿党在黑森州议会党团。1998年10月27日起出任德国外交部长。

Fliedner, Theodor

特奥多尔?弗利德讷。基督教神学家。1800年1月21日生于埃盆施泰因,1864年10月4日卒于杜塞尔多夫。1836年首次创建培养从事教会社会救济工作女护士的教院。

Focke, Henrich

亨里希?福克(1890年10月8日,不莱梅-19年2月25日,不莱梅)。飞机设计师。自1908年起开始设计飞机,1933年完成直升飞机的设计生产,1936年首航。

Fontane, Theodor

特奥多尔?冯塔讷。1819年12月30日生于诺伊鲁平,1898年9月20日卒于柏林。作家、记者和文学评论家。曾任德法战争中的战地记者。

Fraunhofer, Joseph von

约瑟夫?冯?弗朗霍夫。物理学家。1787年3月6日生于施特劳宾,1826年6月7日卒于慕尼黑。1814年发现用其名字命名的太阳光谱吸收曲线(弗兰霍夫曲线)。对光的波动理论有突破性进展。

Gau?, Carl Friedrich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年4月30日生于不伦瑞克,1855年2月23日卒于格廷根。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发表过有关高等数学、微分几何学和天体运行的重要著作。和物理学家威廉?韦贝尔一道,高斯对地球磁力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地球磁感应单位“高斯”用其名字命名。德国面值为10马克的钞票上印有高斯的肖像。

Genscher, Hans-Dietrich

汉斯-迪特里希?根舍。政治家、法学家,1927年3月21日出生于哈勒附近的赖德堡。1968年任自民党副,14-85任自民党。1969-74内政部长,14-92任外交部长。

Gerhardt, Wolfgang

沃尔夫冈?格哈德。1943年12月31日出生,获哲学博士。1987-1991年间任黑森州副总理兼科学艺术部长,同期任联邦参议院议员。自1995年6月任自民党联邦。自1998年10月任自民党议会党团。格哈德出版过多本政论书籍。

Goethe, Johann Wolfgang von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德国作家。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832年3月22日卒于魏玛。1765年歌德按照其父的愿望到莱比锡学习法律,期间开始创作诗歌。歌德于1774年完成的第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近期的典范。

G?ring, Hermann

赫尔曼?戈林。1893年1月12日生于罗森海姆,1946年10月15日自杀于纽伦堡。1939年9月1日定戈林为其接班人。他是纳粹时强制外国人劳动和灭绝犹太人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纽伦堡法庭被判处。

Grimm, Jacob

雅各布?格林。德国语言学家和文学研究家。1785年1月4日出生于哈瑙,1863年9月20卒于柏林。他是日尔曼语言学的先驱,他的一生和其弟弟威廉?格林密切相关。他们于1812-15年间完成的《格林童话》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品。在1819年再版的《德语语法》中他首次阐明了德语语音的规律性。1854年出版《德语词典》。

Grimm, Wilhelm

威廉?格林。德国文学研究家。1786年2月24日出生于哈瑙,1859年12月16日卒于柏林。《格林童话》主要为其所完成。

Gropius, Walter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德国及美国建筑学家和设计师。1883年5月18日出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格罗皮乌斯对20世纪建筑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1919年建立宝豪丝。在1928到1933年在柏林做建筑师,1933年移居伦敦,从1937年起定居美国,并建立自己的建筑学校。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宝豪丝》。

Gutenberg, Johannes

约翰内斯?谷腾贝格。在 13-1400年间生于美因兹,于1468年2月3日卒于美因兹。约在1450年左右发明活版印刷。

Gysi, Gregor

格雷戈尔?吉西。1948年元月16日出生于柏林,已婚,有三个子女。1966年中学毕业后参加培训,学习养牛。1966-10年在柏林洪堡大学攻读法律,16年获博士学位。11年起,在柏林任律师。自1990年10月3日起任联邦议院议员。1998-2000年10月任民主社会主义党议会党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