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斯VS奥尔良结果-兰斯篮球
奥尔良少女的剧情介绍
序曲
从优美的行板序曲开始。这是由长笛以柔美音色歌唱的抒情旋律,以低音管、单簧管和双簧管等木管为主的主题,洋溢着清纯的少女情感。这段音乐把为祖国献上青春的贞德形象刻画得很美。
但是这段音乐变成快板后,显示出强烈的戏剧性升腾。再度回到原来的行板后,长笛吹出一段装饰奏后,序曲便静静终了。
第一幕 东列米村附近的森林,后方有供奉圣母的礼拜堂
村姑们聚集而来,用合唱唱道,此地一到夜晚虽然会出现妖怪,但白天却是快乐的休?s之地。贞德,父亲和年轻人莱蒙德一块儿来到这。父亲要女儿嫁给莱蒙德,但她却没有答应。莱蒙德也表示不必勉强,答说“她告诉我,自己的命运必须顺从上苍的旨意”。父亲听后怒斥女儿说:“我知道你每晚都到此地祷告,难道被魔鬼诱惑不成?”
这时远方吐出火舌,并传来警钟。天空顿时通红,农夫们惊叫说“大火烧起来了”,然后争相逃离。有一名农夫还叫喊说:“敌人已逼近奥尔良了,我们即将灭亡!”但贞德却挺身而出,预言说:“强敌将在奥尔良附近打败仗,敌将萨利斯普里会被杀!”提博命令女儿闭嘴,众人则半信半疑。
此刻有挣脱敌人包围的士兵跑回来,提博问他们萨利斯普里现在如何?士兵答说被矛刺死了。提博这时才发觉女儿有股神秘力量,因而怏然离去。众人惊讶于贞德的预言应验了,于是和她一起向神献上感谢的祷告。夜幕来临,人们陆续回家去。
只剩下贞德独处时,她便唱出咏叹调“对,时刻来到了!贞德必须遵从上天旨意。可是我心中为何有恐惧侵入?”后半接到“再见,故乡的山岗和田野”,她说:“再见了,和平的隐蔽之所、明丽的山谷!贞德不再能见到你,和你永别了!”
这时远方传来钟声,月光投照大地,上天分开了,传来天使的声音。告诉贞德要舍弃世俗的爱情,穿上铠甲前往沙场,手执法国国旗勇往前进,将敌人打倒,把查理国王引到兰斯,让他加冕。贞德站起来,以恍惚的状态唱出“梦幻般神秘的命运啊”。
第二幕 西农城的大厅
朝臣们唱道:“岁月飞逝后,都得走进坟墓,快乐只是名叫恋爱的魔法之花。”国王听到后斥责这歌曲太悲伤,大家应该快活一点,于是命令来段舞蹈。这时,吉卜赛人、侏儒和小丑们,陆续表演了华丽、热闹的芭蕾舞。国王看了很满足,接着大家就退去。国王吩咐奥尔良公爵杜奴阿赏钱给跳舞者,但他答说:“开玩笑!国库已经空无一物。”听到这句话后,国王的宠妃阿格奈莎就表示:“那么就把我所拥有的东西吧给他们一些!”说罢就离去了。
杜奴阿恳求国王不可放弃国王的义务和权利,必须勇敢地面对敌人。国王也从逸乐生活中觉醒,很想勇敢地抗敌与战斗。这时受伤的罗雷骑土登场,报告说:“我军已被击溃!”国王听了又丧失斗志,表示要逃到卢阿拉。但杜奴阿却说:“我要回到奥闲良,即使变成废墟,我也要和该城共存亡!”然后转身离去。
接着,阿格奈莎抱着珠宝箱出现,并唱出咏叹调“即使你无力拭去祖国带来的耻辱”,表示愿意卖掉自己所有的珠宝、土地和宅邸,无论国王变成多么穷困,也要永远伴随他。国王深受感动,紧紧将她搂住。
这时远方传来号角声,以及民众高呼万岁的声音。当国王讶异不知发生何事时,有人来报告说:“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我军打胜仗了,枢机主教要晋见皇上并说明此事。”宫廷内的骑士和贵妇们都聚集而来,枢机主教也登场了。他说:“当法军吃败战时突然有一名少女街出来,表示是主差遣的圣女,是陛下这边的人。然后从旗手处夺取法国国旗后,呼喊大家勇敢前进,而士兵们果然勇气百倍,猛攻敌阵。敌兵吓呆后,刹那间就溃不成军,逃之夭夭。
现在这位少女要谒见皇上国王听了便对杜奴阿说,要他暂时装成国王,自己则混在朝臣之中,用以考验她的预言与超人能力。当贞德走人大厅后,杜奴阿尽管出声招呼,她根本不理睬,而迳自走到朝臣们之间的国王面前,然后下跪。国王惊讶地问:”我不是从未和你见过面吗?“贞德答说:”昨晚皇上向神祷告时我就见过了,您若清场,我可以复述祷告内容。“国王说:“不用清场,你全盘说出吧!”
贞德说:“皇上的祷告内容共有三件。第一,如果情势变成这样是上天的惩罚,我愿一个人当牺牲;第二,若是神的旨意是要从我和我的子孙手中取回王位,那么请留给我安宁、友情和阿格奈莎的爱。”国王只听到这里就阻止贞德再说出第三个祷告的内容,并说:“你确实不是凡人,神与你同在,但你究竟是谁?出生何处?”
贞德答说:“我出生于东列米村,名叫贞德。因得悉祖国受敌军蹂躏,就每晚都在圣母前祷告。某夜以后连续三个晚上圣母都显灵,告诉我必须执剑挺立,把国王引导到兰斯。”众人听了深深感动。枢机主教说,对于上苍的旨意,俗人的怀疑应该缄默,人们齐声感谢神的宏恩。
国王又问:“我真的能进入兰斯城吗?”贞德说她会担任引导任务。国王决定将自己的宝剑赠给她,但告诉她此剑藏在圣艾卡特利纳的墓园,要她亲自去取,贞德还要求在旗帜上织上白色与紫色的条纹。国王下令一切都照姑娘的意思去做,众人则以大合唱说明了神将引导我们走向胜利”。
第三幕
第一场 战场附近,远处可以看到英国军营在燃烧骑士李欧奈尔逃回来,不料和贞德碰个正着。贞德晓得他身为布果纽的骑士,居然成为通敌的叛徒后,就挥剑教训他,很快就把李欧奈尔的剑击落。正欲刺入他的喉咙时,看到他英俊容貌后竟迷住,不忍心下手,想放他逃走。不料李欧奈尔看清贞德清秀的脸容后也爱上她,请求她弃剑一起逃亡。
这时,杜奴阿在土兵陪伴下飞奔而来,报告爱国者的全盘胜利。李欧奈尔说:“我是个叛徒,现在已落入你们手中。”说完就要缴剑。杜奴阿并未接受,而劝他今后共同为祖国战斗。这时因贞德摇摇欲坠,大家才发现她受伤,赶忙照顾她。
第二场 兰斯大教堂前
国王的一行达官显贵走入大教堂,贞德也手执旗帜一起进入。为了宣誓法国人民说查理不是地方上的国王,而是全法国的正式国王,这时在这个大教堂举行加冕大典。提博和莱蒙德一块儿出现,交谈中他的女儿中了邪,准备让她回到神那里。
加冕典礼过后,国王的一行人从教堂走出来,提博出来急呼说:“我的女儿中了邪魔!”贞德由于爱上李欧奈尔而背叛了神,不管父亲怎么说,她都只能缄默不语。人们觉得很惊讶,枢机主教则表示这是恶意中伤,要贞德开口为自己辩驳,但是她还是一言不发。突然雷电大作,人们恐惧地争相逃走。
当只剩下贞德一个人时,李欧奈尔悄悄走到她身边,再次诱惑她一起逃亡,但贞德说:“我的灵魂被你所毁灭!”说罢转身狂奔而去,李欧奈拉也紧迫不舍。
第四幕
第一场 深林里
由于无法斩断对李欧奈尔的思念,贞德就破坏了对神的誓言,唱出咏叹调,吐露因恋爱而苦恼的心境。李欧奈尔也出现了,两人紧紧相抱,一起唱出甜蜜的爱的二重唱。这时从天上传来天使的声音,指责贞德是破坏誓言的、有罪的女人。
她挣脱李欧奈尔的怀抱后,注视上苍。当李欧奈尔问“你在看什么”时,英国士兵突然出现,高喊“你这背叛者”,立刻把他杀了。看到李欧奈尔倒在血泊中,贞德随即跪下去亲吻他说:“我们很快会在那个世界相见”,然后被敌人逮捕。
第二场 卢昂的广场,正准备着火刑台
被认定为魔女的贞德被押解出来,然后被绑在火刑台上。就在民众注视下火点燃了,贞德向神祷告,天上的声音说“你被宽恕了”,民众也寄以同情,就在天使的合唱声中幕落。
奥尔良的历史
历史上,奥尔良所在的卢瓦尔河谷是法兰西皇室的发源地,这里拥有大量的城堡等各种历史古迹 。 中世纪前夕,奥尔良曾是法兰西三大富裕城市之一(巴黎、鲁昂、奥尔良)。这主要得益于奥尔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1108年,法兰西皇室的国王腓力一世在奥尔良大教堂为亲王路易六世(Louis le Gros)加冕,并赐予奥尔良公爵(Duc d'Orléans)的名号。这或许是法兰西历史上仅有的未在兰斯(Reims)举行的加冕仪式。十至十一世纪,奥尔良一度成为法国首都。
公元十一世纪末,时任奥尔良公爵的腓力二世(Phillipe II Auguste)大面积扩张领地(注:当时的法兰西皇室属于卡佩王朝,在腓力二世上任以前,皇室土地仅包括巴黎——奥尔良一线以及布尔日等地,面积很小),先后夺得安茹、曼恩、弗兰德、香槟等地,最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腓力二世积极营建巴黎城,修建道路和城墙,巴黎的市政面貌在他在位期间焕然一新,著名的卢浮宫就是他开始修建的,主要用途是拱卫巴黎城。腓力还积极扶持巴黎大学,如授予其师生以免税权和独立的民事、刑事裁判权利。从腓力二世时代开始,巴黎的首都地位已不可动摇,奥尔良的政治地位也每况愈下。不过,为了纪念腓力二世在位期间的卓越贡献,在同一时期的法属北美殖民地,多个城市和地区都被冠以“奥尔良”的名号。其中:密西西比河河口的城市命名为新奥尔良(Nouvelle-Orléans);美国北部的佛蒙特州的小城被命名为奥尔良县(Orleans County),加拿大东部特劳伦斯河中的一处小岛被命名为奥尔良岛(Island of Orleans) 15世纪,奥尔良被英国军队所占领。史称“奥尔良之围”。但在民族英雄年仅17岁的少女贞德的领导之下,奥尔良冲出重围,最终在1429年5月8日解放。历时仅9天。
奥尔良的解放成为百年战争的重大转折点,也改变了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如果奥尔良沦陷,那么在当时的傀儡勃艮第公爵约翰的“帮助”下,法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将沦入英军的掌控之中,英吉利将变成法兰西的主人)。
宗教革命时期,波旁·孔岱(Bourbon· Conté)一世带领奥尔良进行了起义。1563年1月到4月,吉斯公爵率领军队进行镇压,最终起义失败。
得益于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宗教宽容条约——《南特赦令》,屡建屡毁的奥尔良大教堂开始了再一次的重建。然而,丧心病狂的路易十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1685年颁布《枫丹白露赦令》,奥尔良大教堂作为“异端”,再一次被摧毁。 十九世纪30年代,图尔—奥尔良和奥尔良—巴黎的铁路相继修建完成。这给奥尔良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其受到了新的麻烦——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奥尔良曾被普鲁士军队占领。不过,普鲁士人在此期间又修建了雷若布莱站(Gare des Aubrais)。这样,巴黎南下前往图卢兹或者图尔方向的火车就无需在奥尔良火车站(Gare d'Orléans)换向。此举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更使得法国著名的POLT(巴黎—奥尔良—利摩日—图卢兹)经济轴带形成,加强了法国南北间的联系。
1956年,法国产生了新行政级别——大区。奥尔良成为了中央大区的首府。中央大区包括18、28、36、37、41、45六个省,是法国主要的农业和高新科技发展区。
克洛维一世的幼子:克洛泰尔一世,法兰克墨洛温王朝的第二位国王
克洛泰尔一世(古法文:Chlotaire Ier、现代法文:Clothaire Ier,拉丁文:Chlotarius I,德文:Chlothar I,义大利文:Clotario I;约4年-561年11月29日)绰号老人(法文:le Vieux),是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开创者克洛维一世的幼子,原为苏瓦松国王(511年起在位),后来先后吞并三位亡兄的奥尔良王国、兰斯王国和巴黎王国的领土,又吞并整个勃艮第王国,成为第二位统一的法兰克王国的国王(558年-561年在位),但他去世之后统一的王国被他的儿子们再次瓜分。
克洛泰尔一世是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缔造者克洛维一世与王后克洛蒂尔德的四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大约在4年生于苏瓦松(今属法国皮卡第大区埃纳省),他的名字"克洛泰尔"在古日耳曼语中意为"光荣的勇士"。
511年克洛维一世驾崩,根据法兰克人的继承传统,统一的法兰克王国被当作国王的家庭私产由克洛维一世的四个儿子瓜分。克洛泰尔分到了高卢北部和比利时一带、默兹河下游的领土,定都于他的出生地苏瓦松,其他主要城市包括拉昂、努瓦永、康布雷和马斯特里赫特等。雄心勃勃的克洛泰尔并不满足于苏瓦松王国一隅,而是设法扩张领土。
克洛泰尔不但雄心勃勃,更是残忍无情。524年,克洛泰尔的二哥克洛多米尔在讨伐勃艮第人时战死,克洛泰尔乘机霸占了二嫂贡迪奥克,又伙同三哥希尔德贝尔谋杀了克洛多米尔三个儿子中的两个,只有克劳德幸免于难(克劳德后来出家),还与大哥蒂埃里一世和希尔德贝尔一起瓜分了克洛多米尔生前的领地奥尔良王国,克洛泰尔分得了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图尔、普瓦捷等城市),成为奥尔良国王。
从532年开始,克洛泰尔和两位兄长一起讨伐勃艮第人,并于534年正式灭亡了第一勃艮第王国。克洛泰尔分得勃艮第南部,包括格勒诺布林、迪等重要城市。
后来,东哥特人将普罗旺斯割让给法兰克人,克洛泰尔分得了奥朗日、卡庞特拉和加普等城市。531年他与大侄儿狄奥德贝尔一世(蒂埃里一世之子)一起攻打图林根人,542年他又与西尔德贝尔一世攻打西班牙的西哥特人,扩张了自个的领地。他的大侄孙狄奥德巴尔(狄奥德贝尔一世之子、蒂埃里一世之孙)死于555年,他又吞并了兰斯王国,成为兰斯国王。558年,希尔德贝尔去世,他又吞并了巴黎王国,从而成为全法兰克人唯一的国王,继父王克洛维一世之后再度统一了法兰克王国。克洛泰尔还远征萨克森,把领土扩张到今日的德国境内,有时还强迫萨克森人每年向他进贡500头牛。
虽然克洛泰尔一世再度统一了法兰克王国,但他的晚年是在内部纷争中度过的。他的儿子克朗恩在各种场合与他作对,最终举兵反叛。克洛泰尔击败了克朗恩,并一路追捕克朗恩的叛军。在叛军的避难所布列塔尼,克洛泰尔再次击败了克朗恩和布列塔尼的联军,杀死了布列塔尼首领,抓住了克朗恩。克洛泰尔将克朗恩和他的妻子和儿子们关在一个小屋里活活烧死。
克朗恩死后,克洛泰尔又十分后悔,便来到图尔的圣马丁墓前忏悔,不久在贡比涅的王宫中去世。
身后及影响
虽然克洛泰尔再度统一了法兰克王国,但他死后王国再度分裂,由他的四个儿子瓜分。克洛泰尔对兄长和侄儿的残忍无情也影响到之后的历代墨洛温王朝的国王,该王朝的家庭纷争,兄弟阋墙,自相残杀不断出现,削弱了自身实力,终于被加洛林王朝取而代之。
波旁公爵的历代列表
(1279-1342)
路易一世 (1311年—1342年在位) Louis Ier de Bourbon,波旁公爵一世(1279年—1342年1月29日在世)法国波旁家族的始祖。在1317年—1327年,他的封号是克莱蒙伯爵。 路易一世·德·波旁的父亲是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之子克莱蒙伯爵法兰西的罗贝尔,因此,从血统来看,他和他的后代是法国的亲王。他的母亲是勃艮第公爵于格四世的女儿勃艮第的比阿特丽丝,她也是波旁领地的继承人。路易一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波旁。1327年,路易一世由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封为波旁公爵。 路易一世参加了卡佩王朝的几次著名战役。包括1302年的库特赖战役、1304年的蒙桑赔维尔战役。早在1310年,他被任命为国王的侍卫长。同年,他与埃诺伯爵让二世的女儿玛丽结婚。 (1342–1356)
皮埃尔一世·德·波旁,第二代波旁公爵 Pierre I de Bourbon,2me duc de Bourbon (1311年—1356年9月19日在世)法国贵族。1342年被封为公爵。他是路易一世公爵与埃诺的玛丽之子。 皮埃尔一世·德·波旁在法国国王腓力六世和约翰二世时代担任内政大臣和外交官;1341到1343年在布列塔尼征战后,任朗格多克总督。他谈判缔结了一些条约,升任中将。1356年他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普瓦捷会战中阵亡 (1337–1410)
(善良的)路易二世·德·波旁,Louis II de Bourbon le Bon ,3me Duc de Bourbon (1337年—1410年) 法国贵族和政治家,波旁公爵(1356年起)。他是百年战争第一阶段法国方面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路易原封克莱蒙伯爵,1356年其父皮埃尔一世公爵阵亡于普瓦捷战役后,他承袭了波旁公爵的爵位。路易二世是法兰西民族英雄贝特朗·杜·盖克兰元帅的密友。在1356年法国国王约翰二世于普瓦捷战役中被俘后,王太子查理(即日后的查理五世)与英国人签订和约,规定以巨额赎金赎回约翰二世。波旁公爵路易二世是确保法国交付赎金而被扣押的人质之一。1367年返回法国,在普瓦图和吉耶纳再度与英军作战(1368-1370)。 路易二世与奥弗涅公爵的女儿奥弗涅的安妮结婚后,福雷领地并入了波旁家族的领地。 (1380-1434)
让一世·德·波旁,第四代波旁公爵Jean Ier de Bourbon,4me Duc de Bourbon (1381年~1434年)法国军人,波旁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是奥弗涅公爵(1416年起)。
让一世·德·波旁为第三代波旁公爵路易二世·德·波旁与奥弗涅的安妮的长子,1410年继承波旁公爵爵位。1400年,他与奥弗涅领地的继承人奥弗涅的玛丽结婚,因而于1416年兼领了奥弗涅公国。让一世·德·波旁在百年战争时期属于阿马尼亚克派(即奥尔良派)的阵营。1415年,法军在阿金库尔战役中被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以弱势兵力击败。让一世·德·波旁于是役被俘并被带往英国,虽然交付了赎金,但并没有被释放。后在监禁中死于伦敦。 (1401-1456)
波旁公爵夏尔一世Bourbon, Charles I duc de (1401-1456).夏尔一世出生于1401年,他的父亲约翰一世在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被英国俘虏,1433年死于英国, 他成为波旁公爵。查理之前为克莱蒙伯爵,波旁的夏尔为第五代波旁公爵,是支持法王查理七世的阿马尼亚克派的首领,性格好斗,他成为朗格道克、吉耶纳、多菲内、波旁、奥弗涅和福雷等省的总督。他在青鱼之战负了伤,因此退出了1429年的奥尔良保卫战,后来他参加了在特鲁瓦的卢瓦尔河地区的战役,也参加了查理七世在兰斯的加冕(1429年7月),他一直与圣女贞德在一起,直到她1429年9月的巴黎围攻失败。
1432年,波旁的夏尔也参加了把声名狼藉的查理七世的顾问拉特雷穆伊赶走的行动,但由于曼恩伯爵查茹的查理成为国王的顾问,地位仅次于国王,安茹派的影响增加,阿马尼亚克派起了嫉妒之心,加上查理七世对军队的改革在年轻的贵族中产生了不满情绪,波旁公爵领导了1439到1440年反对国王的布拉格党反叛。这次叛乱为时甚短,名义上是未来的国王路易十一领导。结果是波旁公爵丢掉了几处城堡及在宫廷的尊荣地位。而他的儿子约翰二世则因他军事能力仍受到查理七世的高度重视。波旁的夏尔与勃艮第的阿涅丝结婚,她是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的女儿,好人腓力的妹妹他们的儿子有约翰二世,波旁红衣主教查理二世,列日主教路易;皮埃尔二世(博热的皮埃尔),他死于1456年。 (1427-1488)
波旁的约翰,克莱蒙伯爵(波旁公爵约翰二世)Clermont, Jean II 'le Bon', comte de, and later duc de Bourbon (1426-88)波旁的约翰二世出生于1426年,自1433到1456年拥有克莱蒙伯爵的称号,参与了百年战争最后时期的战役。母亲是勃艮第的阿涅丝。波旁的约翰二世成为查理七世最出色的军事将领之一,他因1450年的库米尼战役而闻名,该役他与王室统帅里奇蒙共享了胜利的荣誉,击败了在诺曼底的英军。他也是1451到1453年吉耶纳大反攻战役的首领之一。路易十一给予他奥尔良、贝利、朗格多克、利穆桑和佩利戈尔的治理权。他是法国王的积极拥护者。
约翰二世与查理七世的女儿让娜于1447年结婚,1484年与凯瑟琳·德·阿马尼亚克结婚,1487年与波旁的让娜结婚,他仅有的孩子都是一位不知名的所生,他们是:马修(死于1504),查理(死于1502)和赫克托(死于1502) (1427-1488)
夏尔二世·德·波旁,第七代波旁公爵(Charles II de Bourbon,7me Duc de Bourbon,1434年~1488年9月13日),法国贵族和教士,里昂大主教。夏尔·德·波旁于1488年兄长让二世去世后继承了波旁公爵和奥弗涅公爵的头衔,但不久就去世了。他没有男性后代,公爵称号由弟弟皮埃尔继承。 (1438-1503)
皮埃尔二世 (1488 年–1503年) ,1474年为博热领主,1488年继承波旁公爵。1474年的时候他娶了路易十一的长女法兰西的安妮为妻,路易十一死时,将13岁的小国王查理八世托孤给他,1483-1491年他们夫妻实际上是法国的摄政王。对于曾遭受路易十一无情压迫的人们所作出的反应,他们竭力使用机智的让步或军事行动来增加国王的权威,如1484在图尔召开会议,发动“愚蠢的战争”征讨布列塔尼。 (1503–1525)
皮埃尔二世 和安娜·波旁公主的独女,法律上的第九代波旁公爵,她嫁给了他的堂兄夏尔三世,并使丈夫成为第十代公爵。所生三个子女均死于她之前,由于没有继承人,她死后公爵领地收归国有。 (1490-1527)
夏尔三世·德·波旁—蒙庞西埃 (1505年–1527年)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时的陆军统帅,后来成为弗朗索瓦一世的主要敌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手下的主将,波旁家族地位较低的一支蒙庞西埃伯爵吉尔伯特的次子,通过联姻很快就继承了波旁和蒙庞西埃两个家族的领地。1505年15岁时,已经成为法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从此开始他光辉的军事生涯,1507年参加热那亚包围战,1509年参加阿尼亚代洛战役,1515年弗朗索瓦一世即位后,任命他为法国王室统帅。他对马里亚诺大捷做出了很大贡献,使他的幼主获得米兰。25岁时任米兰总督,后来失宠,主要原因似乎是国王的母后反对他。国王曾向巴黎高等法院提出诉讼,要求从他手中收回波旁家族的遗产,由于国王的诉讼法理无据,法院未作判决。此时,他开始和英王亨利八世和德皇查理五世谈判,企图瓜分法国。法兰西斯对此有所风闻,但没能阻止他逃走。他投奔查理五世,率领德意志雇佣军击退法国对意大利的进攻(1524年4月)。然后入侵普罗斯旺,攻克土伦,在1525年2月4日的帕维亚战役中俘获弗朗索瓦一世。1526年签订马德里和约,恢复了弗朗索瓦一世的自由,法兰西斯保证发还波旁家族的产业,但事后没有践约,查理五世虽然任命他为米兰总督,但没有为他提供粮饷,因此,他于1527年春率部前往罗马抢劫,在一次攻城战中阵亡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