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vs丹麦点球大战-克罗地利vs丹麦
“勤学出天才”典型事例
数学天才——高斯的故事
高斯(C.F.Gauss,1777.4.30-1855.2.23)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出生于德国布伦兹维克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格尔恰尔德·迪德里赫先后当过护堤工、泥瓦匠和园丁,第一个妻子和他生活了10多年后因病去世,没有为他留下孩子。迪德里赫后来娶了罗捷雅,第二年他们的孩子高斯出生了,这是他们唯一的孩子。父亲对高斯要求极为严厉,甚至有些过份,常常喜欢凭自己的经验为年幼的高斯规划人生。高斯尊重他的父亲,并且秉承了其父诚实、谨慎的性格。1806年迪德里赫逝世,此时高斯已经做出了许多划时代的成就。
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匠,30岁那年死于肺结核,留下了两个孩子: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对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产的思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得高斯没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
在数学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样很幸运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亲。罗捷雅直到34岁才出嫁,生下高斯时已有35岁了。他性格坚强、聪明贤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能被许可的范围。当丈夫为此训斥孩子时,他总是支持高斯,坚决反对顽固的丈夫想把儿子变得跟他一样无知。
罗捷雅真诚地希望儿子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对高斯的才华极为珍视。然而,他也不敢轻易地让儿子投入当时尚不能养家糊口的数学研究中。在高斯19岁那年,尽管他已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数学成就,但她仍向数学界的朋友W.波尔约(W.Bolyai,非欧几何创立者之一J.波尔约之父)问道:高斯将来会有出息吗?W.波尔约说她的儿子将是"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为此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7岁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学了。头两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岁,他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班次,这是一个首次创办的班,孩子们在这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算术这么一门课程。数学教师是布特纳(Buttner),他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一定作用。
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说,高斯10岁时算出布特纳给学生们出的将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的算术题,布特纳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就算出了正确答案。不过,这很可能是一个不真实的传说。据对高斯素有研究的著名数学史家E·T·贝尔(E.T.Bell)考证,布特纳当时给孩子们出的是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0899。
当然,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公差为198,项数为100)。当布特纳刚一写完时,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贝尔写道,高斯晚年经常喜欢向人们谈论这件事,说当时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他的孩子们都错了。高斯没有明确地讲过,他是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学史家们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能独立发现这一数学方法实属很不平常。贝尔根据高斯本人晚年的说法而叙述的史实,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更能反映高斯从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质的数学方法这一特点。
高斯的计算能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独到的数学方法、非同一般的创造力,使布特纳对他刮目相看。他特意从汉堡买了最好的算术书送给高斯,说:"你已经超过了我,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你了。"接着,高斯与布特纳的助手巴特尔斯(J.M.Bartels)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直到巴特尔斯逝世。他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高斯由此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
1788年,11岁的高斯进入了文科学校,他在新的学校里,所有的功课都极好,特别是古典文学、数学尤为突出。经过巴特尔斯等人的引荐,布伦兹维克公爵召见了14岁的高斯。这位朴实、聪明但家境贫寒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愿意作高斯的资助人,让他继续学习。
布伦兹维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这种作用实际上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一种模式,表明在科学研究社会化以前,私人的资助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高斯正处于私人资助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社会化的转变时期。
1792年,高斯进入布伦兹维克的卡罗琳学院继续学习。1795年,公爵又为他支付各种费用,送他入德国著名的哥丁根大家,这样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奋地学习和开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论文,回到家乡布伦兹维克,正当他为自己的前途、生计担忧而病倒时—虽然他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了,已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获得了讲师职位,但他没有能成功地吸引学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为高斯付诸了长篇博士论文的印刷费用,送给他一幢公寓,又为他印刷了《算术研究》,使该书得以在1801年问世;还负担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费用。所有这一切,令高斯十分感动。他在博士论文和《算术研究》中,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献词:"献给大公","你的仁慈,将我从所有烦恼中解放出来,使我能从事这种独特的研究"。
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仑统帅的法军时不幸阵亡,这给高斯以沉重打击。他悲痛欲绝,长时间对法国人有一种深深的敌意。大公的去世给高斯带来了经济上的拮据,德国处于法军奴役下的不幸,以及第一个妻子的逝世,这一切使得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他是位刚强的汉子,从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窘况,也不让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人们只是在19世纪整理他的未公布于众的数学手稿时才得知他那时的心态。在一篇讨论椭圆函数的手搞中,突然插入了一段细微的铅笔字:"对我来说,死去也比这样的生活更好受些。"
慷慨、仁慈的资助人去世了,因此高斯必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由于高斯在天文学、数学方面的杰出工作,他的名声从1802年起就已开始传遍欧洲。彼得堡科学院不断暗示他,自从1783年欧拉去世后,欧拉在彼得堡科学院的位置一直在等待着象高斯这样的天才。公爵在世时坚决劝阻高斯去俄国,他甚至愿意给高斯增加薪金,为他建立天文台。现在,高斯又在他的生活中面临着新的选择。
为了不使德国失去最伟大的天才,德国著名学者洪堡(B.A.Von Humboldt)联合其他学者和政界人物,为高斯争取到了享有特权的哥丁根大学数学和天文学教授,以及哥丁根天文台台长的职位。1807年,高斯赴哥丁根就职,全家迁居于此。从这时起,除了一次到柏林去参加科学会议以外,他一直住在哥丁根。洪堡等人的努力,不仅使得高斯一家人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高斯本人可以充分发挥其天才,而且为哥丁根数学学派的创立、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数学中心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标志着科学研究社会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高斯的学术地位,历来为人们推崇得很高。他有"数学王子"、"数学家之王"的美称、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位(或四位)数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牛顿、高斯或加上欧拉)。人们还称赞高斯是"人类的骄傲"。天才、早熟、高产、创造力不衰、……,人类智力领域的几乎所有褒奖之词,对于高斯都不过份。
高斯的研究领域,遍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开辟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从最抽象的代数数论到内蕴几何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研究风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体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纪之交的中坚人物。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虽然数学研究、科学工作在18世纪末仍然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但高斯依然生逢其时,因为在他快步入而立之年之际,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科学研究。随着拿破仑对法国科学家、科学研究的重视,俄国的沙皇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也开始对科学家、科学研究刮目相看,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的地位不断提高。作为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高斯获得了不少的荣誉,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泰斗都把高斯当作自己的老师。
1802年,高斯被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选为通讯院士、喀山大学教授;1877年,丹麦政府任命他为科学顾问,这一年,德国汉诺威政府也聘请他担任政府科学顾问。
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学者的一生。他始终保持着农家的俭朴,使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位大教授,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先后结过两次婚,几个孩子曾使他颇为恼火。不过,这些对他的科学创造影响不太大。在获得崇高声誉、德国数学开始主宰世界之时,一代天骄走完了生命旅程。
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 ——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 。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讯速。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鄣幕--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而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时期,即梅特涅的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议论文论据
一,立志
指立定志向.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 关终归楚;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名言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事例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拼搏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容国团)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名言
事例
1,贝多芬拼搏成长
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2,司马迁写《史记》 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三,勤奋
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
勤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名言
5,"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
——鲁迅
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徐特立
1,王羲之与"墨池"
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事例
2,达·芬奇画蛋 (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3,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4,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5,反例:方仲永就是因为没有勤奋学习从天才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四,毅力
指坚强持久的意志.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排除万难,坚定不移,成功属于意志坚定者.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法·居里夫人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德·马克思
名言
1,张海迪砺志成才 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事例
2,成就与汗水
①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②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③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⑤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3,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不怕嘲笑,力纠口吃;
李白遇老妇,"铁杵磨成针";
司马迁的事例.
五,逆境
指困难,多指不顺利,甚至很恶劣很不幸的境遇.它使人忧愁,痛苦,但也能磨炼意志.杰出人才几乎都经历过艰难险阻,成为生活的强者.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同上)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名言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举的事例.
2,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打败强国——楚国;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
事例
3,经受磨练,方能"称王" 球王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您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 "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我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就是指成功或失败.成功指事业或工作获得预期的结果;失败指遇到挫折,或在斗争,竞赛中被对手打败.人人渴望成功,但在失败时千万不要气馁.
六,成败
1,失败是成功之母.
2,成败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化的.
3,胜不骄,败不馁.
4,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 ——霍奇斯
名言
1,爱迪生发明电灯,历经了几万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气馁,最终发明了电灯.
2,威灵顿失败而不气馁,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仑.(《失败是个未知数》)
事例
七,时间
我们的生命由时间构成,哪怕是浪费一点点时间就是虚掷部分生命.
1,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名言
2,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跟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鲁迅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4,白日莫闲过,光阴不再来. ——陶渊明
5,你热爱生命吗 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具体事件略,可参见"勤奋"中的几例,或自己整理.
八,积累
指事物逐渐聚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
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也可证明"毅力")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名言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
1,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
事例
2,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他在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
九,团结
指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是战胜困难的保证.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
3,《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词内容.
名言
1,寓言:天鹅,梭鱼和虾在一起共同运送一辆装了行李却不很重的小车.它们三个拼命地拉,可车子丝毫不动——天鹅一个劲儿的往天上飞,梭鱼拼命往水里钻,虾使劲往后面拖.
事例
2,将相和的故事.(廉颇与蔺相如)
十,自尊
指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尊心与自信心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自尊心的人,决不会有自信心.自尊是做人的灵魂,是自信,自强的支撑点.只有尊重别人,自尊的法码才能加重.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但丁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诸葛亮
3,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
名言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腰",辞官不做.
*自尊要有一个尺度,面对自己的错误,当别人指出或批评时,不要为了"自尊","面子"而坚持错误
事例
2,谢甫琴科是俄国著名诗人.有次沙皇召见他,其他人都弯腰鞠躬,唯有他凛然站立不动.沙皇大怒,责问他.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是我要见你,而是你要见我,如果我也像周围这些人一样,在你面前深深弯腰,那么你怎能看清我呢 "
就是相信自己.自信是英雄主义的本质.自信力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能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创造奇迹.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事业成功,竞争取胜的必要条件;自信,是冷静的自我评估而非妄自尊大.
十一,自信
1,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哀莫大于心死.——《庄子》
4,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迪生
名言
1,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后,有人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爱因斯坦对此不屑一顾:"假如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人反驳就足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需要镇定.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即将来临. ——普希金
事例
2, 小泽征尔敢于说"不"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有次赴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演奏中发现乐谱出现了错误.但在场的音乐家,作曲家,评委都郑重申明没问题,说是他自己的错觉.他考虑再三,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原来,这是评委故意设置的考题,他也因为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而夺魁.
人生在世,凡事唯唯诺诺似乎是最容易了.人在许多场合,能毫不含糊地说一声"不",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的.
3,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居里夫人坚信能提炼出镭;爱迪生发明电灯;中国历史上的有成就者,哪个不是在信心的支撑下获得成就的呢
倾心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进取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进取才能获得人生的辉煌;进取心意味着超越平庸;进取应该成为终身之事.
十二,进取
1,__ 只有每天战斗的人,才能享受自由和人生.——歌德
2,__ 贝多芬的事例
3,__ 保尔·柯察金的事例
"拼搏","勤奋"栏中的一些事例
名言,事例
对不解的问题积极发问.勤学与好问总是联在一起的.
十三,好问
1,学而知,问而广.
2,不耻下问
3,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
名言
4,"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郑板桥
1,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善于发问.(第五册《怀疑与学问》)
2,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发问的精神》.
事例
十四,求知指探求知识,研究学问
①求知意味着给黑暗的心灵点起光明的圣火;求知是现代社会参与竞争,成名成才的需要;求知的最大障碍是坐井观天,自命不凡.
②求知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学问是光明,无知是黑暗.
——屠格涅夫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学无止境
4,在学问上每前进一步,就更接近真理一步.——托尔斯泰
事例
1,人们勤奋读书学习的事均可作为"求知"的事实论据,也可作为"勤奋"的论据
①头悬梁,锥刺股.②凿壁借光.
古今中外少年天才的故事
数学天才——高斯的故事
高斯(C.F.Gauss,1777.4.30-1855.2.23)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出生于德国布伦兹维克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格尔恰尔德·迪德里赫先后当过护堤工、泥瓦匠和园丁,第一个妻子和他生活了10多年后因病去世,没有为他留下孩子。迪德里赫后来娶了罗捷雅,第二年他们的孩子高斯出生了,这是他们唯一的孩子。父亲对高斯要求极为严厉,甚至有些过份,常常喜欢凭自己的经验为年幼的高斯规划人生。高斯尊重他的父亲,并且秉承了其父诚实、谨慎的性格。1806年迪德里赫逝世,此时高斯已经做出了许多划时代的成就。
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匠,30岁那年死于肺结核,留下了两个孩子: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对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产的思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得高斯没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
在数学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样很幸运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亲。罗捷雅直到34岁才出嫁,生下高斯时已有35岁了。他性格坚强、聪明贤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能被许可的范围。当丈夫为此训斥孩子时,他总是支持高斯,坚决反对顽固的丈夫想把儿子变得跟他一样无知。
罗捷雅真诚地希望儿子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对高斯的才华极为珍视。然而,他也不敢轻易地让儿子投入当时尚不能养家糊口的数学研究中。在高斯19岁那年,尽管他已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数学成就,但她仍向数学界的朋友W.波尔约(W.Bolyai,非欧几何创立者之一J.波尔约之父)问道:高斯将来会有出息吗?W.波尔约说她的儿子将是"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为此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7岁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学了。头两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岁,他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班次,这是一个首次创办的班,孩子们在这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算术这么一门课程。数学教师是布特纳(Buttner),他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一定作用。
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说,高斯10岁时算出布特纳给学生们出的将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的算术题,布特纳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就算出了正确答案。不过,这很可能是一个不真实的传说。据对高斯素有研究的著名数学史家E·T·贝尔(E.T.Bell)考证,布特纳当时给孩子们出的是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0899。
当然,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公差为198,项数为100)。当布特纳刚一写完时,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贝尔写道,高斯晚年经常喜欢向人们谈论这件事,说当时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他的孩子们都错了。高斯没有明确地讲过,他是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学史家们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能独立发现这一数学方法实属很不平常。贝尔根据高斯本人晚年的说法而叙述的史实,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更能反映高斯从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质的数学方法这一特点。
高斯的计算能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独到的数学方法、非同一般的创造力,使布特纳对他刮目相看。他特意从汉堡买了最好的算术书送给高斯,说:"你已经超过了我,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你了。"接着,高斯与布特纳的助手巴特尔斯(J.M.Bartels)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直到巴特尔斯逝世。他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高斯由此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
1788年,11岁的高斯进入了文科学校,他在新的学校里,所有的功课都极好,特别是古典文学、数学尤为突出。经过巴特尔斯等人的引荐,布伦兹维克公爵召见了14岁的高斯。这位朴实、聪明但家境贫寒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愿意作高斯的资助人,让他继续学习。
布伦兹维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这种作用实际上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一种模式,表明在科学研究社会化以前,私人的资助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高斯正处于私人资助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社会化的转变时期。
1792年,高斯进入布伦兹维克的卡罗琳学院继续学习。1795年,公爵又为他支付各种费用,送他入德国著名的哥丁根大家,这样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奋地学习和开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论文,回到家乡布伦兹维克,正当他为自己的前途、生计担忧而病倒时—虽然他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了,已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获得了讲师职位,但他没有能成功地吸引学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为高斯付诸了长篇博士论文的印刷费用,送给他一幢公寓,又为他印刷了《算术研究》,使该书得以在1801年问世;还负担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费用。所有这一切,令高斯十分感动。他在博士论文和《算术研究》中,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献词:"献给大公","你的仁慈,将我从所有烦恼中解放出来,使我能从事这种独特的研究"。
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仑统帅的法军时不幸阵亡,这给高斯以沉重打击。他悲痛欲绝,长时间对法国人有一种深深的敌意。大公的去世给高斯带来了经济上的拮据,德国处于法军奴役下的不幸,以及第一个妻子的逝世,这一切使得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他是位刚强的汉子,从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窘况,也不让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人们只是在19世纪整理他的未公布于众的数学手稿时才得知他那时的心态。在一篇讨论椭圆函数的手搞中,突然插入了一段细微的铅笔字:"对我来说,死去也比这样的生活更好受些。"
慷慨、仁慈的资助人去世了,因此高斯必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由于高斯在天文学、数学方面的杰出工作,他的名声从1802年起就已开始传遍欧洲。彼得堡科学院不断暗示他,自从1783年欧拉去世后,欧拉在彼得堡科学院的位置一直在等待着象高斯这样的天才。公爵在世时坚决劝阻高斯去俄国,他甚至愿意给高斯增加薪金,为他建立天文台。现在,高斯又在他的生活中面临着新的选择。
为了不使德国失去最伟大的天才,德国著名学者洪堡(B.A.Von Humboldt)联合其他学者和政界人物,为高斯争取到了享有特权的哥丁根大学数学和天文学教授,以及哥丁根天文台台长的职位。1807年,高斯赴哥丁根就职,全家迁居于此。从这时起,除了一次到柏林去参加科学会议以外,他一直住在哥丁根。洪堡等人的努力,不仅使得高斯一家人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高斯本人可以充分发挥其天才,而且为哥丁根数学学派的创立、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数学中心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标志着科学研究社会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高斯的学术地位,历来为人们推崇得很高。他有"数学王子"、"数学家之王"的美称、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位(或四位)数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牛顿、高斯或加上欧拉)。人们还称赞高斯是"人类的骄傲"。天才、早熟、高产、创造力不衰、……,人类智力领域的几乎所有褒奖之词,对于高斯都不过份。
高斯的研究领域,遍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开辟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从最抽象的代数数论到内蕴几何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研究风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体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纪之交的中坚人物。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虽然数学研究、科学工作在18世纪末仍然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但高斯依然生逢其时,因为在他快步入而立之年之际,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科学研究。随着拿破仑对法国科学家、科学研究的重视,俄国的沙皇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也开始对科学家、科学研究刮目相看,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的地位不断提高。作为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高斯获得了不少的荣誉,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泰斗都把高斯当作自己的老师。
1802年,高斯被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选为通讯院士、喀山大学教授;1877年,丹麦政府任命他为科学顾问,这一年,德国汉诺威政府也聘请他担任政府科学顾问。
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学者的一生。他始终保持着农家的俭朴,使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位大教授,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先后结过两次婚,几个孩子曾使他颇为恼火。不过,这些对他的科学创造影响不太大。在获得崇高声誉、德国数学开始主宰世界之时,一代天骄走完了生命旅程。
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 ——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 。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讯速。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鄣幕?--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而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时期,即梅特涅的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议论文论据
一,立志
指立定志向.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 关终归楚;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名言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事例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拼搏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容国团)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名言
事例
1,贝多芬拼搏成长
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2,司马迁写《史记》 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三,勤奋
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
勤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名言
5,"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
——鲁迅
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徐特立
1,王羲之与"墨池"
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事例
2,达·芬奇画蛋 (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3,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4,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5,反例:方仲永就是因为没有勤奋学习从天才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四,毅力
指坚强持久的意志.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排除万难,坚定不移,成功属于意志坚定者.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法·居里夫人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德·马克思
名言
1,张海迪砺志成才 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事例
2,成就与汗水
①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②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③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⑤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3,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不怕嘲笑,力纠口吃;
李白遇老妇,"铁杵磨成针";
司马迁的事例.
五,逆境
指困难,多指不顺利,甚至很恶劣很不幸的境遇.它使人忧愁,痛苦,但也能磨炼意志.杰出人才几乎都经历过艰难险阻,成为生活的强者.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同上)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名言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举的事例.
2,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打败强国——楚国;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
事例
3,经受磨练,方能"称王" 球王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您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 "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我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就是指成功或失败.成功指事业或工作获得预期的结果;失败指遇到挫折,或在斗争,竞赛中被对手打败.人人渴望成功,但在失败时千万不要气馁.
六,成败
1,失败是成功之母.
2,成败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化的.
3,胜不骄,败不馁.
4,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 ——霍奇斯
名言
1,爱迪生发明电灯,历经了几万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气馁,最终发明了电灯.
2,威灵顿失败而不气馁,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仑.(《失败是个未知数》)
事例
七,时间
我们的生命由时间构成,哪怕是浪费一点点时间就是虚掷部分生命.
1,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名言
2,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跟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鲁迅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4,白日莫闲过,光阴不再来. ——陶渊明
5,你热爱生命吗 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具体事件略,可参见"勤奋"中的几例,或自己整理.
八,积累
指事物逐渐聚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
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也可证明"毅力")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名言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
1,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
事例
2,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他在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
九,团结
指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是战胜困难的保证.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
3,《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词内容.
名言
1,寓言:天鹅,梭鱼和虾在一起共同运送一辆装了行李却不很重的小车.它们三个拼命地拉,可车子丝毫不动——天鹅一个劲儿的往天上飞,梭鱼拼命往水里钻,虾使劲往后面拖.
事例
2,将相和的故事.(廉颇与蔺相如)
十,自尊
指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尊心与自信心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自尊心的人,决不会有自信心.自尊是做人的灵魂,是自信,自强的支撑点.只有尊重别人,自尊的法码才能加重.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但丁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诸葛亮
3,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
名言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腰",辞官不做.
*自尊要有一个尺度,面对自己的错误,当别人指出或批评时,不要为了"自尊","面子"而坚持错误
事例
2,谢甫琴科是俄国著名诗人.有次沙皇召见他,其他人都弯腰鞠躬,唯有他凛然站立不动.沙皇大怒,责问他.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是我要见你,而是你要见我,如果我也像周围这些人一样,在你面前深深弯腰,那么你怎能看清我呢 "
就是相信自己.自信是英雄主义的本质.自信力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能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创造奇迹.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事业成功,竞争取胜的必要条件;自信,是冷静的自我评估而非妄自尊大.
十一,自信
1,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哀莫大于心死.——《庄子》
4,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迪生
名言
1,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后,有人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爱因斯坦对此不屑一顾:"假如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人反驳就足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需要镇定.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即将来临. ——普希金
事例
2, 小泽征尔敢于说"不"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有次赴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演奏中发现乐谱出现了错误.但在场的音乐家,作曲家,评委都郑重申明没问题,说是他自己的错觉.他考虑再三,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原来,这是评委故意设置的考题,他也因为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而夺魁.
人生在世,凡事唯唯诺诺似乎是最容易了.人在许多场合,能毫不含糊地说一声"不",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的.
3,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居里夫人坚信能提炼出镭;爱迪生发明电灯;中国历史上的有成就者,哪个不是在信心的支撑下获得成就的呢
倾心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进取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进取才能获得人生的辉煌;进取心意味着超越平庸;进取应该成为终身之事.
十二,进取
1,__ 只有每天战斗的人,才能享受自由和人生.——歌德
2,__ 贝多芬的事例
3,__ 保尔·柯察金的事例
"拼搏","勤奋"栏中的一些事例
名言,事例
对不解的问题积极发问.勤学与好问总是联在一起的.
十三,好问
1,学而知,问而广.
2,不耻下问
3,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
名言
4,"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郑板桥
1,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善于发问.(第五册《怀疑与学问》)
2,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发问的精神》.
事例
十四,求知指探求知识,研究学问
①求知意味着给黑暗的心灵点起光明的圣火;求知是现代社会参与竞争,成名成才的需要;求知的最大障碍是坐井观天,自命不凡.
②求知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学问是光明,无知是黑暗.
——屠格涅夫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学无止境
4,在学问上每前进一步,就更接近真理一步.——托尔斯泰
事例
1,人们勤奋读书学习的事均可作为"求知"的事实论据,也可作为"勤奋"的论据
①头悬梁,锥刺股.②凿壁借光.
有关辩论会的资料。。。
数学天才——高斯的故事
高斯(C.F.Gauss,1777.4.30-1855.2.23)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出生于德国布伦兹维克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格尔恰尔德·迪德里赫先后当过护堤工、泥瓦匠和园丁,第一个妻子和他生活了10多年后因病去世,没有为他留下孩子。迪德里赫后来娶了罗捷雅,第二年他们的孩子高斯出生了,这是他们唯一的孩子。父亲对高斯要求极为严厉,甚至有些过份,常常喜欢凭自己的经验为年幼的高斯规划人生。高斯尊重他的父亲,并且秉承了其父诚实、谨慎的性格。1806年迪德里赫逝世,此时高斯已经做出了许多划时代的成就。
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匠,30岁那年死于肺结核,留下了两个孩子: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对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产的思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得高斯没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
在数学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样很幸运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亲。罗捷雅直到34岁才出嫁,生下高斯时已有35岁了。他性格坚强、聪明贤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能被许可的范围。当丈夫为此训斥孩子时,他总是支持高斯,坚决反对顽固的丈夫想把儿子变得跟他一样无知。
罗捷雅真诚地希望儿子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对高斯的才华极为珍视。然而,他也不敢轻易地让儿子投入当时尚不能养家糊口的数学研究中。在高斯19岁那年,尽管他已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数学成就,但她仍向数学界的朋友W.波尔约(W.Bolyai,非欧几何创立者之一J.波尔约之父)问道:高斯将来会有出息吗?W.波尔约说她的儿子将是"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为此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7岁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学了。头两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岁,他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班次,这是一个首次创办的班,孩子们在这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算术这么一门课程。数学教师是布特纳(Buttner),他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一定作用。
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说,高斯10岁时算出布特纳给学生们出的将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的算术题,布特纳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就算出了正确答案。不过,这很可能是一个不真实的传说。据对高斯素有研究的著名数学史家E·T·贝尔(E.T.Bell)考证,布特纳当时给孩子们出的是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0899。
当然,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公差为198,项数为100)。当布特纳刚一写完时,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贝尔写道,高斯晚年经常喜欢向人们谈论这件事,说当时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他的孩子们都错了。高斯没有明确地讲过,他是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学史家们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能独立发现这一数学方法实属很不平常。贝尔根据高斯本人晚年的说法而叙述的史实,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更能反映高斯从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质的数学方法这一特点。
高斯的计算能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独到的数学方法、非同一般的创造力,使布特纳对他刮目相看。他特意从汉堡买了最好的算术书送给高斯,说:"你已经超过了我,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你了。"接着,高斯与布特纳的助手巴特尔斯(J.M.Bartels)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直到巴特尔斯逝世。他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高斯由此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
1788年,11岁的高斯进入了文科学校,他在新的学校里,所有的功课都极好,特别是古典文学、数学尤为突出。经过巴特尔斯等人的引荐,布伦兹维克公爵召见了14岁的高斯。这位朴实、聪明但家境贫寒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愿意作高斯的资助人,让他继续学习。
布伦兹维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这种作用实际上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一种模式,表明在科学研究社会化以前,私人的资助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高斯正处于私人资助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社会化的转变时期。
1792年,高斯进入布伦兹维克的卡罗琳学院继续学习。1795年,公爵又为他支付各种费用,送他入德国著名的哥丁根大家,这样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奋地学习和开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论文,回到家乡布伦兹维克,正当他为自己的前途、生计担忧而病倒时—虽然他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了,已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获得了讲师职位,但他没有能成功地吸引学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为高斯付诸了长篇博士论文的印刷费用,送给他一幢公寓,又为他印刷了《算术研究》,使该书得以在1801年问世;还负担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费用。所有这一切,令高斯十分感动。他在博士论文和《算术研究》中,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献词:"献给大公","你的仁慈,将我从所有烦恼中解放出来,使我能从事这种独特的研究"。
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仑统帅的法军时不幸阵亡,这给高斯以沉重打击。他悲痛欲绝,长时间对法国人有一种深深的敌意。大公的去世给高斯带来了经济上的拮据,德国处于法军奴役下的不幸,以及第一个妻子的逝世,这一切使得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他是位刚强的汉子,从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窘况,也不让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人们只是在19世纪整理他的未公布于众的数学手稿时才得知他那时的心态。在一篇讨论椭圆函数的手搞中,突然插入了一段细微的铅笔字:"对我来说,死去也比这样的生活更好受些。"
慷慨、仁慈的资助人去世了,因此高斯必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由于高斯在天文学、数学方面的杰出工作,他的名声从1802年起就已开始传遍欧洲。彼得堡科学院不断暗示他,自从1783年欧拉去世后,欧拉在彼得堡科学院的位置一直在等待着象高斯这样的天才。公爵在世时坚决劝阻高斯去俄国,他甚至愿意给高斯增加薪金,为他建立天文台。现在,高斯又在他的生活中面临着新的选择。
为了不使德国失去最伟大的天才,德国著名学者洪堡(B.A.Von Humboldt)联合其他学者和政界人物,为高斯争取到了享有特权的哥丁根大学数学和天文学教授,以及哥丁根天文台台长的职位。1807年,高斯赴哥丁根就职,全家迁居于此。从这时起,除了一次到柏林去参加科学会议以外,他一直住在哥丁根。洪堡等人的努力,不仅使得高斯一家人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高斯本人可以充分发挥其天才,而且为哥丁根数学学派的创立、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数学中心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标志着科学研究社会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高斯的学术地位,历来为人们推崇得很高。他有"数学王子"、"数学家之王"的美称、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位(或四位)数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牛顿、高斯或加上欧拉)。人们还称赞高斯是"人类的骄傲"。天才、早熟、高产、创造力不衰、……,人类智力领域的几乎所有褒奖之词,对于高斯都不过份。
高斯的研究领域,遍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开辟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从最抽象的代数数论到内蕴几何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研究风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体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纪之交的中坚人物。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虽然数学研究、科学工作在18世纪末仍然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但高斯依然生逢其时,因为在他快步入而立之年之际,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科学研究。随着拿破仑对法国科学家、科学研究的重视,俄国的沙皇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也开始对科学家、科学研究刮目相看,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的地位不断提高。作为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高斯获得了不少的荣誉,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泰斗都把高斯当作自己的老师。
1802年,高斯被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选为通讯院士、喀山大学教授;1877年,丹麦政府任命他为科学顾问,这一年,德国汉诺威政府也聘请他担任政府科学顾问。
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学者的一生。他始终保持着农家的俭朴,使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位大教授,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先后结过两次婚,几个孩子曾使他颇为恼火。不过,这些对他的科学创造影响不太大。在获得崇高声誉、德国数学开始主宰世界之时,一代天骄走完了生命旅程。
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 ——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 。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讯速。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鄣幕?--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而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时期,即梅特涅的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议论文论据
一,立志
指立定志向.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 关终归楚;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名言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事例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拼搏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容国团)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名言
事例
1,贝多芬拼搏成长
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2,司马迁写《史记》 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三,勤奋
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
勤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名言
5,"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
——鲁迅
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徐特立
1,王羲之与"墨池"
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事例
2,达·芬奇画蛋 (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3,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4,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5,反例:方仲永就是因为没有勤奋学习从天才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四,毅力
指坚强持久的意志.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排除万难,坚定不移,成功属于意志坚定者.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法·居里夫人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德·马克思
名言
1,张海迪砺志成才 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事例
2,成就与汗水
①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②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③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⑤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3,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不怕嘲笑,力纠口吃;
李白遇老妇,"铁杵磨成针";
司马迁的事例.
五,逆境
指困难,多指不顺利,甚至很恶劣很不幸的境遇.它使人忧愁,痛苦,但也能磨炼意志.杰出人才几乎都经历过艰难险阻,成为生活的强者.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同上)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名言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举的事例.
2,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打败强国——楚国;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
事例
3,经受磨练,方能"称王" 球王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您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 "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我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就是指成功或失败.成功指事业或工作获得预期的结果;失败指遇到挫折,或在斗争,竞赛中被对手打败.人人渴望成功,但在失败时千万不要气馁.
六,成败
1,失败是成功之母.
2,成败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化的.
3,胜不骄,败不馁.
4,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 ——霍奇斯
名言
1,爱迪生发明电灯,历经了几万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气馁,最终发明了电灯.
2,威灵顿失败而不气馁,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仑.(《失败是个未知数》)
事例
七,时间
我们的生命由时间构成,哪怕是浪费一点点时间就是虚掷部分生命.
1,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名言
2,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跟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鲁迅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4,白日莫闲过,光阴不再来. ——陶渊明
5,你热爱生命吗 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具体事件略,可参见"勤奋"中的几例,或自己整理.
八,积累
指事物逐渐聚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
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也可证明"毅力")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名言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
1,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
事例
2,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他在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
九,团结
指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是战胜困难的保证.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
3,《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词内容.
名言
1,寓言:天鹅,梭鱼和虾在一起共同运送一辆装了行李却不很重的小车.它们三个拼命地拉,可车子丝毫不动——天鹅一个劲儿的往天上飞,梭鱼拼命往水里钻,虾使劲往后面拖.
事例
2,将相和的故事.(廉颇与蔺相如)
十,自尊
指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尊心与自信心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自尊心的人,决不会有自信心.自尊是做人的灵魂,是自信,自强的支撑点.只有尊重别人,自尊的法码才能加重.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但丁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诸葛亮
3,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
名言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腰",辞官不做.
*自尊要有一个尺度,面对自己的错误,当别人指出或批评时,不要为了"自尊","面子"而坚持错误
事例
2,谢甫琴科是俄国著名诗人.有次沙皇召见他,其他人都弯腰鞠躬,唯有他凛然站立不动.沙皇大怒,责问他.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是我要见你,而是你要见我,如果我也像周围这些人一样,在你面前深深弯腰,那么你怎能看清我呢 "
就是相信自己.自信是英雄主义的本质.自信力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能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创造奇迹.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事业成功,竞争取胜的必要条件;自信,是冷静的自我评估而非妄自尊大.
十一,自信
1,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哀莫大于心死.——《庄子》
4,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迪生
名言
1,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后,有人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爱因斯坦对此不屑一顾:"假如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人反驳就足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需要镇定.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即将来临. ——普希金
事例
2, 小泽征尔敢于说"不"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有次赴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演奏中发现乐谱出现了错误.但在场的音乐家,作曲家,评委都郑重申明没问题,说是他自己的错觉.他考虑再三,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原来,这是评委故意设置的考题,他也因为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而夺魁.
人生在世,凡事唯唯诺诺似乎是最容易了.人在许多场合,能毫不含糊地说一声"不",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的.
3,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居里夫人坚信能提炼出镭;爱迪生发明电灯;中国历史上的有成就者,哪个不是在信心的支撑下获得成就的呢
倾心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进取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进取才能获得人生的辉煌;进取心意味着超越平庸;进取应该成为终身之事.
十二,进取
1,__ 只有每天战斗的人,才能享受自由和人生.——歌德
2,__ 贝多芬的事例
3,__ 保尔·柯察金的事例
"拼搏","勤奋"栏中的一些事例
名言,事例
对不解的问题积极发问.勤学与好问总是联在一起的.
十三,好问
1,学而知,问而广.
2,不耻下问
3,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
名言
4,"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郑板桥
1,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善于发问.(第五册《怀疑与学问》)
2,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发问的精神》.
事例
十四,求知指探求知识,研究学问
①求知意味着给黑暗的心灵点起光明的圣火;求知是现代社会参与竞争,成名成才的需要;求知的最大障碍是坐井观天,自命不凡.
②求知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学问是光明,无知是黑暗.
——屠格涅夫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学无止境
4,在学问上每前进一步,就更接近真理一步.——托尔斯泰
事例
1,人们勤奋读书学习的事均可作为"求知"的事实论据,也可作为"勤奋"的论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